创意能学吗?
赖声川在上剧场2个小时的分享,充分借鉴生活中各处细节,汇聚脑海,生产出自己的一套“创意方法论”。
创/作
生活/艺术
智慧/方法
问题/答案
创意=智慧+方法。方法可以从艺术中学,但智慧来源于生活。没有智慧生不出创意,但这场分享,是方法专场。
“我愿意拿出我一切的科技来交换与苏格拉底的一个下午。”——乔布斯
这可谓是对智慧最权威的注解了。
方法
内容/形式
要说什么/怎么说
我们表达一样东西,最关键是看表达中的结构。“一个有灵魂的编剧未必能编出一个有结构的剧本。”结构决定完整性,而完整性是决定好作品第一要素。
上剧场周围都是扁矮的楼层,人们进到这样一个挑高空间看剧,就是非常有对比性的体验。
建筑中的结构,像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哥特式教堂,仰头是看不到顶的高度,周围没有一个支撑的梁柱,因为结构设计在外部空间做支撑。
同理,结构是撑起一个故事的所有梁柱。
延伸分析到城市结构,看它的地铁图;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结构,看押韵格式,ABAB CDCD EFEF GG;剧本的不成文定律:三一律。即三个“一”,故事是一个事件,在一个地点发生,一天之内结束。
结构是东西内在需求的外在呈现。人的需求是生存,因此各个部位、细胞的设计都围绕生存进化,机器人没有这个需求,它只要会说话,够智能就可以了。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机器人没有人类的腿脚,它不能像人类一样“走路”。因为,太难了。人类弯曲膝盖,伸手握笔,对机器人来说都是非常艰难的设计,所以干脆用两个轮子代替,方便推来推去就可以了。
那么,剧本需要什么结构,创意从哪里来?
‘You ask creative people how they do it, they don’t know. They just saw something.
The reason why they were able to do was that they have more experiences or they have thought more about their experience.’
这句话也来自乔布斯。首先,你需要积攒足够的点(dots),经历别人不曾经历的,扩充你的体验库,才能有素材便于日后的“连接”。其次,需要对经历深思,沉淀,不断触发引申质变的通道,无限接近“思维上的通达”。
Then, connecting the dots. 创意就来敲门了。
不论是讲一个故事,还是做一件事,遵循其固有结构,在细微处增加创意,可能视角一转变,整个世界就大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