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陆钰:
这两天看到你写给编程课孩子们的情书,真挚又热烈,很受触动,也激发了我给你写情书的强烈愿望。
记得当初周老师请你给孩子们上编程课,也给你抛出了一系列难题,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硕士生,要给一群10岁左右的孩子上编程课,究竟要教什么?怎么教法?
问题接踵而至,有的孩子开关机也不会,带来的笔记本时常罢工无法工作,或是开了机也沉迷在电脑的小游戏里,于是一节课的时间都在帮孩子处理电脑硬件问题和课堂纪律,看到你疲惫劳累又不甘心。
如果看不见教育工作的蓬勃生命力,那么,怠惰、消极就会蔓延开来。
而你,是位可爱、谦和、充满激情的老师。你虽是理科女,却有颗温柔的心。你热爱每一个孩子,热爱这一份你所擅长的职业。
看见你带领孩子先从拆机箱开始,了解内部结构,让孩子对这冷冰冰的机器有了探索的乐趣。你教孩子们打字,教孩子安装各种软件,让孩子们体会电脑带来的便捷。
你撕下了每个孩子身上的标签,欣然接受他们独特的状态,消除“火爆”,减少“急躁”,以温柔的方式开启和诱导。你知道,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不同孩子的内心世界也不尽相同,那只是暂时的状态,是一个可成长的状态。
你鼓励孩子们多提问,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你没有告诉答案,而是用很谦卑的态度说我也不知道。让他们自己思考或者求助同伴,给他们自由的成长空间。
爱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立刻喜欢上了编程,对于自己创作出的小游戏成就满满,即使是简单的界面,重复的动作,对他们来说,也是新的跨越。你欣赏每个人的独特作品,大加肯定与赞赏。孩子们获得了欣喜、满足、幸福之感。沉浸在编程中的孩子,连眼神都在发光。
我们都知道,创意编程在国外学校的普及程度相对较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号召下,编程不但纳入美国很多中小学信息主课,连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也在选修。
而在国内,创意编程仍属新鲜事物,先不说创意编程课学习班之价格不菲,好的老师更是一生难求。
而当同龄的孩子还被困在题海战术之中,我们的孩子却沉浸在编程的创作之中。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他们已经走在前列。
你说,编程是孤独的个人之旅,是一个人不断同机器对话的旅程,是一个人与机器一起向前深入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注定是孤独的,因为这条路上,只有自己。
这段话听起来有点冷,但我却分明感受到了你课堂上的热烈气氛!
课堂上,有孩子通过自己不断的尝试攻克了教科书的bug,这是多么鼓舞人心!你教的,孩子们学会的,你没教的,孩子们也做到了!你给孩子多大的探索空间,他们就会发挥多大的潜力!
编程,听起来似乎很复杂,代码一个接一个,一层套一层,要构建模型,要使用变量,逻辑的严密程度更是匪夷所思。上课之前,孩子们所有的工具都不会使用,却没有一个学生觉得这个编程难,反而觉得好玩有趣,每到下课时间,没有一个孩子主动离开。上周五下课前,请假的珠珠来了,见到你就问: 陆老师,我可以编程吗?
若说,起初吸引孩子们的是电脑游戏,那现在,孩子们对于编程的热爱已经超越了游戏本身。通过编程了解程序和游戏背后的故事。这不就是超越游戏最好的方式吗?
你颠覆传统的编程教学的枯燥与呆板,应运而生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激发和引导,创意编程越来越接地气。
陆老师,谢谢你,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启迪孩子们的智慧, 也让他们不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
每节课上,都有孩子求助同伴的事情发生,而总有孩子乐此不彼地帮助别人,不仅自己学会了,还能教别人,他们的内在该是多么的有力量啊!
你说,这就是你想让孩子们体会到的: 我自己很厉害,我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我学习的能力是永远存在。
于是,我们看到了,每一个孩子都在发光!他们都超越了自己!
你说, 学习编程,并不是希望孩子要成为一样这方面的专家。而是希望孩子们能学习到解决问题的能力。你让孩子们发现,当一个代码输入电脑,电脑马上会积极反馈你。错了就改,对了就继续,没有抱怨,也没有胆怯。编程就是把你自己大胆的设想,一步步实现的过程。
如果说,教师的三种境界。第一是传授知识。第二种是启迪智慧。 那么你,我们敬爱的陆老师,你就是第三种,那就是: 点化生命。
你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编程世界,而编程没有公式没有套路,有的只是你自己的设想。正如我们未知的人生。
你说,清晰描述自己的问题,正确求助,自助助人,是通往世界的万能钥匙。
爱你,亲爱的陆老师!遇上你,是孩子们的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