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是谁说这秣陵好生帝王气?是谁唱这金陵红粉去悠悠?
南京拥有着6000多年文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当然这是官方说法。数据呈现、条理清晰,官方的套话,冷冰冰的没有一丝温度。 金陵旧事,又岂能被这般冷然的言语所道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也许你已经见过了南京的或柔婉或善变的一面,也许你已经走遍南京的大街小巷,但是,你可曾知道,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前的那些才子佳人穿花拂柳之时,又有何所见所感?不同的人眼中会有不一样的南京,不同的时间里南京呈现的魅力也全然不同。沧海桑田,南京以怎样的面目接待那些远归人?
1928年 陈西滢 《南京》
“要是有一天我可以自由地到一个地方去读我想读而没有功夫读的书,做我想做而没有功夫做的事,我也许会选择南京作常住的地方……也许有人觉得乡村何城市应当划分得很清楚:乡村得像乡村,城市得像城市。可是我爱南京就在它的城野不分明。你转过一个热闹的市集就看得见青青的田亩,走尽一条街就到了一座小小的山丘,坐在你的小园里就望得见龙蹯的钟山,虎踞的石头。你发愤的时候,尽管闭门下帷,不见得会有什么外来的骚扰;你如高兴出门游行,那么夏天有莫愁湖的荷花,秋天有玄武湖的芦荻,鸡鸣寺看山巅的日出,清凉山观江上的落日,还有……许许多多名胜的地方 。”
上世纪20年代的南京,淳朴的让人满心欢喜,尽兴非常。城野不分明的南京,安然沉静,无怪乎文人墨客时常吟诵。
1923年 梁实秋 《南游杂感》
“鸡鸣寺有一间豁蒙楼,设有茶座,我们沿着窗边坐下了。这里有许多东大的学生,一面品茶,一面看书,似乎是非常的潇洒快意。据说这个地方是东大学生俱乐部的所在。推窗北眺,只见后湖的一片晶波闪烁,草木葱茏。……秦淮河也不过是和西直门高粱桥的河水差不多,但是神气不同。秦淮河里船也不过是和万牲园松风水月处的船差不多,但是风味大异。我不禁想起从前鼓乐喧天灯火达旦的景象,多少的王孙公子在这里沉沦迷荡!……东南大学确是有声有色的学校,当然它的设备是远不及清华,它的图书馆还不及我们的旧礼堂;但是这里的学生没有上海学生的浮华气,没有北京学生的官僚气,很似清华学生之活泼朴质……实在,东大和清华是可以立在兄弟行的。”
所以观景之前先寻前人著作,细细品味,当到达实地之后,回想作品,自有不同的滋味。看先人俯仰风流,我辈岂能输于他们?
金陵风流,但是自民国以来,这里却充溢着浓浓的学术氛围。这时的金陵,更因为研究学术的成功被世人铭记。相遇相识相知才能成全最后的相爱。
不妨,多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