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宰相赵普有句名言:半部《论语》治天下。把《论语》这样一本基础读物捧到这么高的地位,好多人不理解。一路以来,很多人都在琢磨这么句话到底想说什么,有人说赵普故弄玄虚,故意这么说,其实想隐藏自己真实的东西;有人说半部治天下,那读完了不得做王侯嘛。
《论语》里有什么?从细微处看是文教、是修养,从宏观看则是民心。不读《论语》,我们不懂中国人在想什么?他们渴望什么。一说政治,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权谋,是算计,是互相倾轧,是阴谋诡计。可能真是被电视剧洗脑了。庙堂之争的关键不在于庙堂,而在庙堂之外,在民心。符合民心的治国,是阳谋,是堂堂正正之兵,符合老子所说的以正治国。“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本意就在于此。或许正是有这样胸怀、眼光、境界的宰相,宋朝的文化、经济才会达到一个高峰。半部是虚指,并不是一半《论语》,而是表达书中字里行间都是民心所向、民意所指,字字惊心。当明白民心的时候,治天下就很容易了。
民心也是大势,是道在人心的展现。一个人想要事半功倍的做事、成事,不得民心是不可能成功的。《论语》塑造了民心,2000年后,《论语》又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基因,普通人的追求和向往都在其中。试举一简单例子: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这句话的源头在《论语》。我们今天的很多耳熟能详的词语、人名、句子,都源自《论语》,比如:思聪、传习录、辅仁大学等等等等,多不胜举。它代表了中国人的愿景,这是真正的中国天机。或许可以说,不读《论语》不明白中国人的向往,不读《湖南农民调查报告》不明白中国人的现状。绝大多数中国人就生活在这两条线中间,这两部书刚好体现了思想家和政治家的区别。《论语》里的很多要求普通人做不到,然这正是文化的意义。文化是我们前进的明灯,依着明灯的指向,人类不会走错方向。2500年前,就有孔子这么伟大的思想,身为中国人,确实很自豪。
人到中年学四书,从《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一路读过来。刚开始认为《大学》《中庸》境界很高,讲述了道,玄之又玄,似懂非懂。读到《论语》才明白,真正平实质朴的伟大原来在这里。《论语》很多语句没有谈话背景,动辄子曰子曰,我们今天的人解读五花八门,各有各有理,搅的满天浆糊。我理解没那么复杂,《论语》讲述的是为人之道,我们只要从人本身出发,抛开各种观念,就会很容易的理解了。孔子是老师,老师说什么照做就是了。《论语》的价值就是直接明了告诉学生,照我说的做就对了,直指人心。或许那个时期人都比较简单,没有那么多疑心吧。就像释迦牟尼佛时代的弟子们,普遍素质比较高,听闻一句偈语可能就成罗汉。反观我们,落入各种思维和概念中,用“小人”之心去揣摩孔子之腹,越思虑越离孔子的思想越远。
正本清源,学习儒家需要回到经典的源头,但更重要的恐怕是我们学子先清净自己的心。
�_��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