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戏剧性,七十年代的压抑,八十年代的自由初露,九十年代的文艺青年,现在的迷茫。
电影是一种比文字更有张力的东西。
曾经一度看过很多压抑的电影,李小璐出道时的《天浴》,赫雷的《颐和园》,八十年代的《苏州河》,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
他们说八十年代是中国真正的文青时代,出过一大批富有才华的人,那时的自由是在压抑后迸发出的人性,类似于伤痕文学。
我不知道如何区分伤痕文学,还是生活的迷失感。或者每一代都是迷失的一代。只是一直觉得能拍好一部电影的人很厉害。有的电影让你感受到这个世界中的暖,或总会给你一个能够释放出口的结局,好像看完了内心就舒服了。而有的电影却不会,它并不给你出口,就像很多事并无出口,一直压抑的那份气息,到最终你都没有找到出口,于是这时很容易让人生出的感觉就是绝望。可是你细看生活就是这样,在某个时代的现实里,每个人都沦陷其中。
人生很多事不可深究,也不可过于认真,否则会耗费过多心血。
借用《颐和园》中李提坠亡后类似墓志铭的一段话:无论自由相爱与否,人人死而平等,希望死亡不是你的终结,憧憬光明,就不会惧怕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