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做《我很好啊,妈》。
自从高中之后,我再也没在实体书店买过书,书店又坑又贵。
这本书是个意外。实体店价值48,比网上贵了15元左右。我看了,我搜了,我知道,我买了。
你知道的,我们这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偶遇。
我记得那个时候在深圳,芬田油画村。刚看完画展,一时之间无所事事,便决定去楼上的书屋小憩。也许是这个名字在一瞬间吸引了我,当然也有作者曾是GQ编辑的缘故。你知道的,我和我的妈妈,没那么多可聊。
翻了翻,决定看一看。
讲的是在各个国家旅行的故事。
作者写信给他母亲报告他的行程,以及行程中发生的故事。累积起来,就有了第一章。
去信在我看来很有意思,仿佛我在现场似的,光和热同时能感受得到。因为杂志编辑的缘故去了很多地方,也是一个很努力的人。我想,这样的儿子,这样的妈妈,会有多温暖。
当然啦,关于他们母子关系,我臆想地成分多一些。没办法,原因如第二段的最后一句。
我也是个喜欢旅行的人,但是我父母可并不支持,他们的观点是“我现在还没有资格去享受”。虽然我已经背着他们跑遍了中国大部分的地方,但说实话,如今我的处境的确使我陷入困境。
这个事情怎么说呢,就是你走得路越多、看的世界越多,你就会思考得越多。当你想的多了而你所处的现实跟不上你的心的时候,自我矛盾开始发酵。
发酵最严重的时候是2018年10月到2019年1月。那个时候还在深圳上班,因为工作并非自己所爱,我一周至少偷偷哭两次,就是安安静静地上班,然后眼泪也安安静静地流,毫不夸张。后来离职,由于临近春节,我也的确没有什么可不被替代的才干,而导致有两个月的空档期。我回了长沙,又回了家。被家里催得紧了,又逃到广州,在姐姐家住了一个月。
现在想想,还挺惨的。但那段时间改掉了我容易多想、以及动不动就无病呻吟的坏毛病。我记得坐在电脑前回听得到跨年演讲时的内容,有一段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大概内容说的是:这个社会很多思想家,他们经常评论这评论那,而我们是要踏实做事的人,很多人经常迷茫为什么?因为他们想得多而干得少。要评价一个人对他指手画脚太容易了,而往往这些人都没干什么事。
想来的确如此,我呀,干得太少,说得太多——自己都觉着虚。
在姐姐家住了一个多月,歇到觉得还是工作使人快乐的地步。2019年后跑到上海找到工作,5天内租好房子办好所有手续,一切暂时尘埃落地。
也不知道对不对罗振宇老师的意思,反正我现在只想搞钱。
说回到这本书,其实也是偶遇。我时常翻一翻,他提醒着我,不管工作多忙脑子多乱,你看,这个世界有这么有趣的事情和一转眼也许就能偶遇到的小故事,你可不能忘记好好活着。
回家的路上想起今天早上发的微博,内容大概说的是:
前些日子每次下楼就能坐上的地铁,现在只能看到余留残影。之前所津津乐道的幸运和刚刚好,如今留给我的是4分钟的空档,让我理理头发、照照镜子,打开手机不缓不慢地看一本书。这样,也算得上刚刚好吧。
或许,这是上海这个城市,为我这个外地人所留的一丝温存。
也或许,是这本书,让我再次慢下来,开始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