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北,多为丘陵,在黄土山坡上,灌木或草丛中,生长有一种植物叫山棯。山棯还未见用于城市绿化,人工培植用于采果的也极少,花又开得躲躲闪闪的不大起眼,所以不那么引人关注。
山棯学名叫桃金娘,其名由来,传说战乱年代,百姓为躲避战火逃到山林里,用它来果腹,才得以保住性命,为纪念这段经历,人们便称这种果子为“逃军粮”,后来以讹传讹叫成了“桃金娘”。
山棯花期在四五月,花色紫红带白,开花过程颜色是乎在变化。山棯享有“爱神木”的美称,罗马人用山棯花来装饰婚宴的桌子,而中东地区作为新娘的捧花,频频出现在婚礼上。
有一次,在山棯坡露营,早上起来爬山,被还沾着露珠的山棯花吸引住了。走近细赏,一种“花随人愿 人随花喜”的感觉油然而生,让人挪不开脚步。
随着太阳慢慢升起,山坡上的山棯花象画卷般展开。有感而发,应景而作《棯花赋》:
山坡野生十里棯,
春雨过后渐抢眼;
露营本无沾花意,
偶遇细看被惊艳!
上午八九点钟,为蜜蜂采蜜时分,只要蜜蜂采过的花朵,花蕊都会藏着一小包糖浆。记得小时候,摘下花朵直接吸糖浆,究竟是蜜蜂留下的蜜,还是花结出的浆?从来没有考究过,只感觉像吃糖。
山棯果期很长,大概有三四个月,边开花边结果,农历六月就可以采摘,九月还挂果。上小学那时,逃课上山摘山棯,生怕到周末被别人先摘了。
客家流传有《捡棯子》民谣:
五月五,棯子花飞舞;
六月六,棯子冒苞豆;
七月七,棯子乌滴滴;
八月八,棯子满旮旯;
九月九,棯子甜过酒;
十月十,棯子捡枚集。
民谣赞“棯子比酒甜”,山棯自然是好吃的野果。传统用来泡酒,据说有养血止血、补肾固经的功效。不过,山棯不能多吃。多吃,人受不了。第一次吃山棯的人,往往不听老人劝说。用不了多长时间,自作自受的事,很快就会有报应。相传“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典故就出于此。山棯为何不能多吃呢?没听过典故的人,可以去问问吃过山捻的人。
白天,不觉得山棯花有香味,到了夜深人静,一阵阵花香,好似悄悄钻进帐篷,弥漫在小小的空间,让人顿觉舒服。那种香,何止是沁人心脾、心旷神怡,实在无法形容,我怀疑山棯与夜来香同属,但香味又没夜来香那么浓烈。生活在闹市,哪能闻到如此花香啊!
默然有感,吟成一诗,且曰《棯花叹》:
本是一野花,
与谁争高贵?
待到果甜时 ,
自有牧童追!
有位朋友在评论区评论,现在有钱有闲的人都喜欢露营,露营都成了一种时尚,让我说说喜欢露营的理由。我说,喜欢露营有一千种理由,游山玩水、修心养性是一种,野炊品茶、观星赏月也是一种。像我这样,随意在山坡上“单家独院”露营,可能是另类。比如这一次,“闻香入梦”是意外收获,露营有了意外收获,自然也就会有下一次了。
如果你是第一次听我讲露营的故事,因此萌生了露营的念头,今后也加入了露营的行列,那么,我的故事将成为你喜欢露营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