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已到,不经意间一年又基本上过半了。
前几天母亲送来一些自己包的粽子,提前尝了几个。母亲包的粽子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糯米、蜜枣和红豆这三样食材,形状也是多年了来雷打不动的四角形。闻着那熟悉的青草香气的味道,我不由得想起了过去的时光。那时候由于物资的匮乏和生活的困难,母亲只能用非常简单的食材给我们包粽子了,就连现在司空见惯的红枣一般也被母亲用刀切开,一个粽子里面只放半个红枣 但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味道是非常香甜,因为我现在还有着那种香甜的回忆。不过即使是仅有的那半个红枣,也基本上都进到了我的嘴里。
其实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物流业的高速发展,形形色色的粽子提前几个月就已经充斥在各大商超之中了。自己包粽子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但是母亲每年雷打不动的自己包着粽子,已经不只是为了吃了,仿佛就是在进行着一场仪式,这时的粽子已经成了连接母子亲情的载体,这清香甜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就是母亲对儿子的牵挂!
看着母亲亲手包的粽子,我不禁又想起来岳母做的“粽子”了。众所周知的是,包粽子的叶子南方大多用竹叶,北方大多用苇叶,也有选用玉米叶的,反正就是为了要那种淡淡的青草味道,只要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就好了。我的岳母是甘肃民勤人,估计她们那里没有合适的材料,但是端午的风俗还是要尊崇一下的嘛。在每一年的端午岳母总是将糯米、红枣等食材放到笼布上蒸成软软的ran饭,在用薄薄的油饼卷上撒着白糖的糯米饭,这就是她老人家所谓的“粽子”了。第一次看着妻子一家人开心的吃着这独特的粽子时,我的的确确是感觉到惊诧了,说实话,油腻的饼子加上黏黏的糯米以及大量的白糖,那口感真的有点腻歪,不过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我不知道这种粽子的做法是不是民勤独有的,反正我是第一次见到。不得不说的是,惯性思维的强大,即使是我几乎每年都给岳母送去严格意义上的粽子,并且也和她一起用苇叶包过严格意义上的粽子,不过,她那种独特的“粽子”依然是她在端午节时的必备神器。
这可能就是岳母对家乡永恒的眷恋之情吧吧。其实不管那种包法、那种味道都源于其地方特色,都带着家的味道,也就是所谓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