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
【阅读2】
【预习】独立思考算是一种能力?挺好奇独立思考的场景,也挺好奇怎样做到独立思考?
【复述】谌老师分享了一个理念,“知有层次。”即从感性的概念到知性的判断,再到理性的推理。还提及到摒弃刻板印象,建立开放思维,冲破思维界限。
【内化】认知有层次,不太确定是不是这样子的。不过,纠结不在这里,纠结的是,每一层,如何达到呢?不,这个问题还是有些大了。应该是每一层具体具备怎样的能力之后就可以达到呢?映射到当前的学期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大学教育等等。现在说,我们教给娃娃们的不能仅仅只是知识,还要有实际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不知道,这里指的能力,是不是认知层面提及到的判断和推理能力呢?那如果这么来说的话,我们再来反看教育,我们真正只是教给了孩子们知识吗?是我们真正只交给了知识,还是一种定义呢?定义我们教的内容只称得上是知识,没有能力层面的!那从认知层面来说,是不是要先达到对于感性层面概念的认知,才能进一步走到判断和推理的认知呢,换言之,感性层面概念的认知,算不算是知性认知和理性认知的前提呢?没有感性层面概念的认知,又怎么达到知性和理性的认知呢?所以说,如果说当前教育仅仅只是教了知识,这个分量是不是轻了一些!而在实际教学中,增设什么样的环节,什么样的形式,又算是培养了知性和理性能力呢?是未来教学中又一条探索的道路。
【疑惑】
在分享中,谌老师提及到一个观点“知大于行。”我的话,区别不出来谁重谁轻。我认为知是最终形成的想法,而在实际中,还有很多超出我们想象的,并且在践行中,又更新了新的知。从这个方面来说,就没法论断轻重。老师分享说,很多时候,知的太浅,就着急忙慌的做。是要有一些知,但如果绝对化的说要做到百分百的知,好像不太现实。毕竟新知探索历程关键应该算是结合。同时,按一句经典之语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行也是非常重要。
【延伸】听课中,有多次提及到“独立思考,”就听课、学习来说,有点儿需求。有点儿谌老师在开场自我介绍时所提及的两点,“独立思考”和“交流空间”。他说因为那时经历的大学场景里少了求学的独立思考和交流空间,故辞去而走了。把这个点迁移到独立思考和听课、学习上来说呢?如果要达到对于内容的深度吸收,学者就不妨试一试让自己拥有一个独立思考和与自己独立对话的空间。不仅如此,在后续的行动践行中,也算是思考与交流的一种形式。
此外,谈及到阅读,除了前面提及的学校教育形式感性层面的概念认知,阅读是不是也是感性认知的一个重要途径呢?
【下一步行动】一个 长远的志向,阅读汲取精华,开阔思维和视野,培养知性和理性认知。
【生活】
与妈妈一起看电视!时不时猜猜剧情!以往,只有自己的事情!慢慢意识到,生活有生活的味道!
有一种陪伴悄无声息。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