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员工、结果
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商业交换关系,员工必须为企业产出结果。“结果”对于企业来说是产出,是金钱;对员工来说是价值,是成就。
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行动力,才能创造出最高的价值。有些员工可能觉得薪不对值,意思是自己的薪资水平不值得自己为企业全身心的付出。其实这个观点有些局限:全身心的为企业投入,才能充分发掘自己身上的潜能,同时为自己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拥有了潜能和工作经验之后,薪资自然而然是会增长的。
笔者还有一个圣母层面的观点:从工作中获取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丰富自己干瘪的人生。求学二十多年,工作四十多年,如果只从学习和工作之外当做生活的乐趣点,那人生可能会较为短暂。并且在学习和工作中也会比较痛苦。苦乐相抵,最终的值未必是正。
笔者未曾管理过企业,但大学期间也算带过团队(班级和部门),实事求是,笔者管理的并不是特别好。具体原因以后再做梳理,总之,团队注重的是队员,和谐欢乐的团队产出一定比苦闷的团队产出多。因为工作不光只有成果产出,还有成就感的产出。
2、完成任务(苦劳)≠结果(功劳)
学习过产品经理的人可能都有一个观念:事情的背后是目的,做事情之前要想清楚最终要完成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从多种角度,多个途径解决问题。同时遇到问题了,也会根据结果进行变通。
19年11月份看过一篇科普文章,讲述了大脑并非是控制人的最高级程序,最高级其实是肢体。这个观点是不是和我们的常识相悖。举一个简单例子:早醒,大脑一直说:起床起床。可是肢体不动,结果你还是摊在床上。
可见,肢体才是人行为的最高指挥官。我为什么要在讲述结果的章节里举这个例子呢?因为理论知识好理解,甚至熟读心中也很简单,但真要做到“只注重结果”还是挺难的,为了真正达到这个目的,可以采用一种最直观的方法来时刻告诉自己——便签,用便签来时刻提醒自己接下来要去做的事,要去完成的任务,需要达到怎样的结果。
3、好的结果是雕琢出来的
“雕琢”这个词的释义是:刻求华丽。每件艺术品都是精雕细琢的,并不是作者挥一挥胳膊就造就的。那么我们对“结果”也应该采取这样的态度。遇事一步一步做,争取每一步都做到完美,最终出来的结果才会是令人满意的。刚开始不要妄想一步做出令人满意的结果,除非你有惊人的统筹规划能力。
4、渴望好的结果
“破釜沉舟”的态度完美契合了本章的主题,抱着一定要有一个好结果的心态去做事,成功的可能性会大很多。对结果渴望,才能保证会竭尽全力做事。
5、借口 是不可以说的
借口的作用是什么?是自我安慰,安慰自己的无能和失败,让自己的失败显得情有可原,进而让自己安心的继续失败着。让人承认自己的失败是违背人性的,因为人本身虚荣,渴求表扬和荣耀。可那是相对普通人而言的,总结自己的失败、说出自己的不足,我们获得的不是领导的不信任,同事的瞧不起,相反,我们将获得自我的提升,失败的宝贵经验,领导的理解(好的领导允许员工暂时的失败),同事的敬佩(至少你比他们敢于解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