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们今世只有半生缘分。
近日闲来无事,想来闲着也是闲着,倒不如看几本书打发这冗长的时间。阳光正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使人感觉懒洋洋的。但这也合适极了看书。于是我漫步走到房间里,手指不停地在一本一本书之间拨动着。最后目光所及,是《半生缘》。
我早有耳闻,说张爱玲的小说大都是悲剧,这也与她的成长环境和经历有关。虽然知道自己最容易被其中情节带动感情,但还是忍不住翻开了它。
我不知道是怎样一股力量使我一鼓作气看完了它,只知道合上书的那一瞬间,心中百感交集,眼泪却也掉了下来。抬头望了望窗外,夕阳也正一点一点地被吞噬,最后只留下满眼的黑暗。
第一次刚读了不过几页,便厌恶起叔惠这个人来,只是莫名的觉得世钧在他面前总是显得幼稚可笑。但是看到后来,竟慢慢的喜欢上了这个长相俊秀、开朗活泼的人,最后竟变成了怜悯。人有时候真是奇怪,总是变化无常。或许世钧对翠芝也是这种感情吧,要不然为什么最后他会选择和她结合呢?但是翠芝在新婚燕尔哭着说的那句“世钧,连你也不喜欢我,我该怎么办?”又是什么意思呢?
曼桢应该是一直喜欢着世钧的,所以才会在第一次单独吃饭时就把家庭背景全告诉了他;所以才会在他面前才天真的像个孩子;所以对于三年五载,都觉得是一生一世。 他们都不曾想过会分开吧,尽管结婚对他们来说是那么遥不可及。我们都爱幻想,但现实可不是一个感性的人,它总会在你得意时给你泼上一盆冷水。
有时候我总在想,到底什么是喜欢,什么是爱。
世钧曾笑着对曼桢说是在第一眼看见她时喜欢上她的,但是他为什么又总是在有人出现时选择躲避,而不是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去抢回来?感情这样的东西是很难处理的,不能往冰箱里一搁,就以为它可以保存若干时日,不会变质了。人的个性之所以复杂多变,大概也在此吧。也许喜欢不是爱,一见钟情不是爱,日久生情也不是爱。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书上说,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这话用在曼桢和世钧身上在合适不过了。都曾想过是一生一世,却没想到再见时,曼桢却只能哭着说上一句“世钧,我们回不去了。”我不敢说是世钧是负心汉,但是究竟是谁负了谁呢,还是我们终究都输给了岁月?
本以为世钧和曼桢分开后的再次相见才是让人唏嘘,但是叔惠和翠芝的重逢也同样使人热泪盈眶。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但是久别重逢。那久别重逢,又需要多少次的相遇呢?
我一直不敢冒昧的猜测为什么张爱玲要制造这样的一个悲剧,让世钧在曼桢的姊姊家把她救出来不是大团圆了吗?或许命中注定就该这样,他与她只有半生缘分,又何来最后的圆满呢。
第二遍看时更是不敢随意揣测了,也许是第一遍看的不过瘾,又或许是还想再看看曼桢和世钧以前纯真的爱情。我又翻开了书。但是这次我却明白了,也豁然开朗了。
以往我向来是不相信命运之说的,只觉得这邪乎的东西怎么能解释人生中的种种和起起落落呢。但是现在好像发觉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既然冥冥之中一切都是安排好的,那又有什么好抱怨的呢?
世上最残酷的事就是成长了吧,我们不再像小时候那样竭尽全力的保护属于自己的东西了。小时候自己手里的玩具别人碰一下都觉得是要从自己手中抢走,便拼命护着。长大后看着许多东西从自己手中流失,你却只能苦笑着摇了摇头,任凭它的离开。其实,也不能怪自己少了孩时的认真,只是很多东西,你握紧了拳头也未必抓得住。就像流沙,也像感情,亦如岁月。
窗外黑漆漆的一片,月亮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爬上了房顶,星星也朝你眨着眼睛。一股凉意袭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为何今天的月色不似世钧送曼桢去教书时的月色温柔呢?怕是人回不去了,月亮也旋转了几周,自然也不是原先的月色了。
我用手撑着下巴,默默地望着这如水的月色,心想当时世钧心里该是怎样一种剧烈的快乐啊。即使后来他娶别人为妻,她也飘飘荡荡,兜兜转转,不再是当年的模样。但是欣慰的是,再见时他还会握着她的手听她静静道来这半生往事。忽然之间我一下相信了命运:让他们相遇,却不能相守。半生缘分至此。
后来我会把一切事情都归结为命运在作祟。其实我知道有时候也不过是为自己的软弱无能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借口罢了。但是我终究释怀了:纵使一往情深,但缘分至此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