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的清朝人,亦是我们的祖先。他们拼搏过、生活过、爱过恨过、存在过。让我带你们管中窥豹的与他们相处一时吧。
那时的闹市像极了现在遍布全国的各种老街,主街一般青石铺路,店铺分列两旁鳞次栉比,老字号都在其中,街上人头攒动热闹异常,是大伙主要谋生的地方。
闹市的交通主要是人力车也叫黄包车,车是车行的(骆驼祥子看过吧,虎妞他爸是车行老板),现在车是出租车公司的。街头官民混杂,阶层分明却很好的互相依存着联通着。
坐轿子的自然不是普通之人,没看到抬轿的都穿的齐整吗?当然,现在抬轿子一词有了新的含义。
那时的男人们辫子都比女人还长,丝绸马褂也是男人们身份的象征,也有那为显示高雅而闹市捧读的男人。女人们讲究光头净脸,油头粉面。
那时电力是稀缺的,浇地主要靠水车,牛是转动水车的主要劳力,人已经解放出来。
当时的物资运输主要靠水路,也就是漕运,肩挑人扛是主流,还没有现代码头的龙门吊和集装箱装运。
陆路运输骆驼客是主力,走西口丰富了人们的物资生活。
南方水乡乌篷船等水上船只是主要的运载工具。载人载货却不见一个交警,大家都好谦让礼貌。
无水的城市就是棒棒大军的天下,男人们宽厚的肩膀扛着一座座城飞跑。扁担形制分两种,上弯与下弯,上弯的担高而轻些的货,下弯的担重而宽的货。
绣花是女人们的四书五经,必备技艺。绣娘技艺超群,岂是现代机器所能达到的水平。终年久坐刺绣,女孩瘦弱单薄。
小小身躯创作者的精美作品,龙袍。推荐大家去上海博物馆等处看看实物,那针脚、米珠一定令你震撼。
娱乐主要是摆场子,舞刀弄枪是主要节目,毕竟冷兵器时代与火器时代刚碰面。
小朋友的本事更不用说,没点功夫没法上街。
说唱组合早就有了,只是没有网络,怕是音律腔调差些。现今唱歌是基本能力,人人都会。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这个也是最早的电影雏形,透过一个小孔看景致,拉一次换一张。如今改头换面发明了盲盒,还是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
剃头挑子一头热,啥意思?因为一头是洗头的脸盆,热水洗头优质服务,下面是小火炉?热水洗完剃头干净容易,那时基本剃光头。
生活的艰辛少不了,能相伴而行相互支持就是爱。
这么多不上学的孩子,生活都只是温饱吧。终于,我大中华不再崇洋媚外了,这是文化自强自信与眼界开阔融通的必然结果,福耀中华,我的世界中心之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