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市面上的书,比卫生卷纸还多。很多的书在农村直接当厕纸用。不识字的文盲不会读书,就少中点毒,本着一颗朴素的节约精神,挖掘出纸张的另外的功能。
我们对待那些浩瀚无垠的图书,应该抱有一种啥态度呢?书是读不完的,课也是听不完的。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学会识别好书与垃圾书。好书是要如饥似渴的、一字不差的阅读。垃圾书可以直接扔垃圾堆,千万别浪费自己的时间,如同谋杀生命。
究竟怎样判断一本书的好坏呢?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首先,不要迷信排行榜,很多畅销书,是书商打榜进去的。一点要多留个心眼。建议经常逛豆瓣之类的网站,很多书有读者真实的点评。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多听听老百姓的意见没错,靠谱。很多砖家拿着别人的广告费,会写些言不由衷的软文,利用自己的号召力介绍和推广书籍。
其次,重点看作者和出版社的信息。例如《大秦帝国》这书是作者用十年精心熬制的精神佳肴。比起市面上有些无良作者,花几个月时间东拼西凑强的多。盐野七生,一个日本女人,居住在欧洲,非常喜爱古罗马,为了写好《罗马人的故事》,写作的时候重走古罗马人的路,在著名的角斗场遗址,脑子里揣摩着古罗马人的所思所想。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是有真情实意的,因为它凝聚了无法言说的心血。作者的诚意通过文字和时间传递出来,读者就能感受得到。读者可能花不到一周的时间,了解作者几十年幸幸苦苦的收获,这样的好书能不好好读,仔细读吗?
当你仔细读一本书的时候,就和作者有一种精神上的交流。有些书,虎头蛇尾,开头精彩把人吸引过来,后面就到处复制粘贴,实在让人讨厌。
最后,看书本出版的次数。经典图书反复出版,因为图书质量过关,有好口碑,市场热度高,群众的需求量居高不下,出版商不断增加印刷数量。例如李笑来的《把时间当作朋友》短短的一年时间里,这本书竟然重印8次,豆瓣打分8.6。
总之,好书的标准有几个硬性指标。例如作者、出版社和出版次数。还有软性指标,例如这本书形成的过程中,作者自身是否有足够多的阅历,写作是否花费足够多的时间,那种东抄个别人的事例,西编个虚构情节,那叫读者文摘。
一个会读书的人,花在选书上的时间并不少,甚至会多过读书的时间。因为一个人整天吃垃圾食品,身体会变形,情绪会变坏,脑子会变慢。长期下来,寿命都会缩短。所以,要吃饭,尽量吃品质营养好的食物。否则无异于自杀。当你读的书多了,鉴赏能力就会提高。真、善、美永远都是书本经久不衰的主题,每个作品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或精彩或离奇的讲述,像一千零一夜故事那样让你沉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