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个坐不住的人,大学的时候上自习,看旁边的学霸小伙伴们一个个稳坐如山,自己却像屁股底下有针扎一样拧来拧去,看不了几页书就跑神,忍不住打哈欠玩手机。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其实挺爱学习的,人生爱好之一就是网购各类课程,下载收藏各类学习资料,对自己不会的一切都充满学习热情……只可惜,没有一样坚持下去真正学出成果的。
自己也常常困惑,明明有满腔的学习热情,却偏偏常常感觉学不下去。明明任选一样坚持学下去都会很牛逼,但偏偏全部半途而废,没学好任何一样东西。简直要含泪问苍天,自己是不是没有当学霸的命。
直到读了斋藤孝的《学会学习—从认知自我到高效学习》,我才发现原来这么多年来……自己其实并不会学习。如果基于清楚的自我认知选择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是学霸。
这样东西到底值得学吗?
大三那年,舍友打算在学校外面报个日语班,问我要不要一起。我一时兴起,觉得如果能学会一门小语种该多酷炫啊,就跟着一起报了个德语班。
结果,大三那年课业繁重超乎我的预期,德语的难学也超乎我的想象。词语的阴性阳性,卷舌的发音,至今想起来都钦佩自己当时无知无畏的勇气。
舍友学日语的目的很明确,她喜欢日本,喜欢动漫和日剧,每周上完课回来都欢快的在宿舍刷新番,进步嗖嗖的。而我,每天上课困到要死,回来抱着笔记在心里哀嚎:我特么到底为什么要学德语呢?
结果可想而知,我坚持没多久就放弃了,而舍友现在已经考过了日语二级。
斋藤孝老师在书里写,搞清楚为何而学很重要。从没有人抱着“说不定哪天能用上”的念头,最后学有所成了。那些真正能学好的人,要么没有退路,要么满怀热情,总之都抱有强烈的动机。
回想我当时,对学会德语其实没有真正的需求,对德语也并不是真正的喜欢,靠着“学会了多酷炫”的念头,实在太难抵抗学习一样东西会遇到的困难和挫败感。
所以,学会学习第一步,其实是反复拷问自己,这样东西真的值得学吗?我是出于需要,还是出于喜欢?这份需要有多强烈,这份喜欢有多真诚?
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明确的答案,请果断放弃,把你的精力投入到那些不得不学、或者确定了很热爱的事情上去。
对于学习我到底想达到怎样的目的?
有一个寒假,我忽然对画画产生了兴趣。买了一套彩铅,每天在网上找图片照着画,乐此不疲。
刚好当时在网上看到一个绘画班,觉得自己应该好好打打基础,就去报了名。结果……很尴尬,自从买了课程,反而觉得自己对画画兴趣大减。
反思好久才发现,我对于老师教的画花、画水果实在没有兴趣,我只喜欢画娃娃。而且和同学们每次交作业对比的挫败感,很大程度增加了我拿起笔画画的心理压力。
仔细想想,我学画画又不是为了成为插画师、专业画手,学那么好的基础功做什么?自己愿意画下去,画的开心才最重要不是么?抱着这样的念头,继续胡乱画着,非常自得其乐,有时候画出来的东西居然也还不错。
读《学会学习》这本书第一篇,斋藤孝老师写自己学大提琴的故事,“我最怕一点一点地从基础练习做起”,忍不住拍桌子笑起来。
我们一直以来都被教育,学习的标准流程是打好基础,反复练习,一点一点进步,听上去就是个庞大的工程,而且非常枯燥和可怕。
事实上,成年以后大多数我们要学习的东西,都不需要从根从底的学起。针对自己的目的,倒推出学习路径,反而可能是更好的学习方法。
比如同样是学英语,如果你的目的是通过考试,那么刷题是最好的方法;如果你目的是提高口语,直接找外国友人交流可能更好。甚至大家常说的看美剧学英语,你想学生活用语、商务用语、专业用语,都应该选择不同的美剧。
不考虑实际学习目的,一味强调“积累”“努力”,完全是南辕北辙,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什么样的学习方法才适合我?
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我一直知道自己有个毛病,就是上课时候容易走神。
当年我归因为对老师讲的东西不感兴趣,结果后来有了学习自主权,买了自己很感兴趣的课程,也是听着听着就不知道自己干嘛去了。
为此对自己很是痛心疾首了一阵,但随之发现,那些我听不下去的课程,只要整理成文字笔记,我就可以看得津津有味。这才明白,自己不是爱走神,而是文字对于我而言,是比音频更容易被接受的信息载体。
那之后,再有人对我说,好羡慕你们这些喜欢看书的人,我都会回:这有啥,大家喜欢的接收信息的方式不一样而已,你可以去听音频看视频啊。
斋藤孝老师写,我们使用的方法是否适合自己的性格,是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我们忽略的问题。越是强迫自己越容易心生厌恶,与其这样,还不如找一个自己不怎么排斥的学习方法,消除厌恶与抵触的情绪。
你在什么地方更容易注意力集中,你在什么时候最有干劲,你用什么方法记得最快?当我们能够观察和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行动模式和思维倾向,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时,往往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
每个人都可以是学霸
大学时候有个同学,外号叫做“呆哥”。人如其名,非常努力,成绩平平,笨手笨脚,不善人际。
少年人难免刻薄,我们对呆哥常怀有几分带着优越感的担忧:他这样呆头呆脑,除了啃书什么都不会的,将来可怎么办?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被我们看好的呆哥,本科没结束就发了SCI,顺利直博,之后又连发几篇重磅论文,成功变身学霸大神。
他身上那些曾经看上去像是缺点的特质,却反而成为他学术道路上的助力,让他能静心科研,攻下那些艰涩的文献。
所以说,学渣和学霸都是相对的,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学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