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最近一直在跟我聊天,他希望把家里的玛瑙生意通过互联网方式扩大一下。难道是互联网+太火了,居然从事政府工作多年的他也开始琢磨互联网了,于是我就问了一下他的计划,果然,还是比较传统的思维,开个网店,用互联网做做宣传,然后慢慢培养网店的顾客。这个方式不能说错,但是还是有点局限于传统的思维,而不是互联网思维。
传统思维跟互联网思维最大的不同可能就是角色转换吧,在没有互联网的时候,人们接受信息基本上是广播式的,受很大的地域限制。那么上游给你什么你就接收什么,在接收到的信息中挑选你所需要的,比如说你去商店买东西,你只能在商店货品范围内选择。那么此时顾客是被动的,商家是高高在上的。但有一种场景,两家邻近的相同货品相互竞价促销,此时为了多卖出一件,两个商家开始肆意的讨好徘徊的顾客,对,互联网思维的雏形诞生了。互联网出现以后,整个世界被拍平在一个层面,你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东西,没有环境壁垒,此时的思维就是结果导向了,谁给我的结果最让我满意我就用哪个,用户从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寻找,商家从广播填鸭,变成了主动迎好。所以说互联网思维的最核心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完美的体验让用户来选择你(当然,价格因素必然属于服务内容之一)。
举个例子,比如说小商品市场,竞争激烈,资源分散,大家都差不多,就衍生了各种电商来通过互联网思维来给用户提供一种完善的服务来让用户选择他们。而对于那种完全掌握接近垄断资源的方向就根本用不上互联网思维,比如说卖房子或者火车票。
我们看看经济体系的发展历程就看得出来。受科技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变化,经济体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最开始的社会主义经济,讲究的是国家资源统一分配,大生产大锅饭,所有人员统一服从分配。这样的好处是资源尽最大化的平等,但是平等不代表公平,这种模式只能靠一种莫名的精神力量来支撑着,或者一种强大的对于个人诚信机制的监管来制约,否则一旦人们发现“偷懒”的好处,那这种经济将瞬间崩溃。随之,市场经济代替社会主义经济一统江湖,资源不再属于集体来统一分配,而是属于个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拥有不一样的资源,可以在市场进行自由的交换。这时候价格成为了影响市场经济的主要因素,经济格局进行了一次改革。不论社会主义经济还是市场经济,基本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思维模式,因为人们的视野受到科技水平的影响,格局就那么大。不论是新闻咨询还是购物服务,均是广播式展开的,地域优势+价格影响了最终的结果。而互联网的出现,其实是解决了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实现了信息共享。人们将不再受地域范围限制。每个人的个体都是零散型存在于网络的,那么此时,经济的格局势必进入下一个时代,互联网经济时代。这个时候的市场是扁平的,那么在纯价格比拼的竞争之上,服务体验成为了新的主导因素之一,价格+服务。
回到与父亲的聊天。抛开玛瑙生意先不谈,我跟我父亲还聊了另外一个家乡的特产——五谷杂粮,就拿这个举例子吧,我并没有时间做调查,只是先根据自己的经验整理一些方法论。既然说是特产,那么肯定相比于其他地方就要具有一定优势,那么优势在哪就一定掌握清楚,这个就是命脉,也是最后赢得市场的核心因素。
首先,针对于一次购买的行为,价格和产品质量是最基本的需求。我们到底比竞争对手在质量上高出多少,价格上低了多少,全国各地的同质量粮食的价格+运费进行比对,看看自己是否优势明显,如果明显,那就直接开始卖货就好了。
如果没那么明显,那就继续寻找差异化,争取在完整的体验上打败对手。大家买了粮食是为了吃饭,吃饭包括身体营养的补充或者单纯的刺激味蕾。需求挖掘到了这个层面,那么方案就明确了,一种是配套提供一套完整的营养方案,另一个就是美食方案。这里只说第一个。如果是营养方案,那么继续挖掘需求和服务点,用户买完营养粮食回家需要做,这里就涉及到做法、搭配、用量。那我们可以做套餐,将比例、搭配、做法的注意事项都打包好了,是不是利用这一点服务的优势就能帮助更多的用户。
好了,一款产品的原型基本出来了,一种根据营养和功效搭配完整的粮食包,你只需要买回家洗一洗下锅就好了,每包都是固定的食量,饭量大的多用几包就好了。
然后就是服务层。购买、支付、物流、反馈等……我就不多说了。
好了,以上就是跟父亲聊天之后,根据传统思维结合互联网思维整理的一些想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