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简书这段时间,发现这么三件事情:
1. 如果你是签约作者,那么你的文章可以跨越若干个专题,阅读量肯定会成千上万,不讲内容。
2. 如果你初来乍到,即使你写的是心理学研究,逻辑严谨,《心理》编辑可以拒绝你,因为你没有写出自己的想法,而是仅仅用汉语缩写了一篇将近50页的英文心理学研究;即使你翻译的是比尔盖茨的读书笔记,《首页》编辑可以毫无理由的拒绝你,即使在美国盖茨的读书笔记荣登各大媒体榜首;即使你写的是自己的读书笔记,作者是普利茨奖获得者,《读书》编辑也可以毫无理由的拒绝你,因为你写的是汉语但是书名是英文,作者是英文,当然我后来给编辑解释了;即使你写的是谈情说爱的文章,《谈情说爱》的编辑也可以拒绝你,因为他们需要一个感性的故事,而不是哈佛专家启发你的对感性的故事的理性思考。
3. 如果你看首页,光有“喜欢”二字为题的文章就至少3篇以上,且不说简书上有多少人以谈情说爱为资。
我没有要吐槽编辑的意思,就是陈述一些事实。在一个写作的平台,如果人们只被鼓励为了自己肤浅的想法而写作,或者迎合其他读者口味而写作,为了写作而写作,而不是被鼓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思考,自己能否为人类的文明、进步而创作,那这个平台就是在把无知做资本。
仿佛现在好多人每天喊着think big,而实际上根本不愿意学习Big的东西——世界上先进的知识和研究,相反他们被鼓励着才做一点点小事情,巴不得看到世界为他改变。
前两天,看到简友的一篇文章,讲现在从事自媒体的人们对写作是多么地失望,仿佛自己怎么写都很难迎合读者的口味,有点儿招架不住读者一个个离去。
的确,自媒体也好,自媒体平台也好,创业也好,最基本的一条是活着。而如果没有先进的思想,谈何活着?
如果一个精致利己的年轻人又跟一群背景相似的年轻人挤在一起,研究彼此的爱好,那他注定会走投无路,因为大多数精致利己的年轻人都急功近利、胸无大志,他们连想被谁认可,被什么认可都不清楚?!“签约作者”的头衔貌似暂时解决了认可的问题,而实际上根本没有跳出这个圈子,而且特别害怕那群精致利己的年轻人离开。
而自媒体人也好,自媒体平台也好,在创建之初就不是以盈利为主的商业模式,而是以内容为主的媒体模式。发展到今天,那些活得好的都是在跟客户一起自我激励、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媒体人和平台,而不是为了讨人喜欢,每天琢磨着别人喜欢什么故事的人。
好多要阅历没有阅历,要知识没有知识的人,评论一下生活、抒发一下感想,起个流氓的题目在简书上就可以吸引成千上百个赞。这衬托出来的是一群不学无术、没有思想的年轻人。如果这些人成为主流,那这个平台的存在就是要用思想去武装他们,给他们一个正确的方向,而不是任其自然生长最后被一同淘汰。
乔布斯发明iphone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人用过智能手机;马云创建阿里巴巴的时候,中国的电子商务几乎没几个人在做;甚至微信开始发展的时候,中国没有一个可以普遍通信使用的智能手机应用软件。而这些产品都做了颠覆人们生活、引领时代潮流的事情。
自媒体时代,如果没有深度,没有思想,不鼓励人们用学习得到的知识、真理、学术为基础去发散思维,而仅仅靠娱乐、说段子、谈经历,那么就算你貌似智商情商无人可比在裸奔,也终将敌不过时代发展的脚步。
什么是时代发展的脚步?研究一下国际上经久不衰的媒体,研究一下那些有关文人的奖项,比如说普立兹奖、诺贝尔奖等等。
好文章既需要鞭策社会又需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规律还要体现正能量,否则就是浪费读者的时间。如果没有一定的输入,是不可能会有一个高效输出,任何一位获奖的文人、活得好的媒体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与最前沿的科技、思想融会贯通、保持时效性。
我们不预测未来,我们创造未来。
创业不是小打小闹,不管你想用什么改变生活,都需要有一个长远的打算;千万不要陷入无知的陷阱,一切以迎合当前的客户口味,当前市场的运营模式来决策。因为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更不一定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