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薄姬卑而不贱,孝文仁而不愚
薄姬本是魏王豹之妾,豹死,输于织室。高祖幸而有身,生文帝,封于代。诸吕除,陈平周勃迎立代王,代王报太后,“计犹豫未定”,事实上薄姬与刘恒,是高帝诸子中地位最卑微者,不敢相信自己会有天子之命。反复卜筮计议之,方惴惴入长安。处卑者性柔,能体民情,薄姬为贤太后,汉文能成帝业,盖因出身卑贱故也。
二、文帝生死通达
“七年夏六月己亥,帝崩于未央宫。遗诏曰:朕闻之,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当今之世,咸嘉生而恶死,存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中略)今乃幸以天年得复供养于高庙,朕之不明与嘉之,其奚哀念之有。”(《汉书文帝纪》)能勘破生死,生不奢靡,死务节俭,这种见识、作风在古代帝王中实属罕见,难怪司马迁与班固都予以很高评价。太史公曰: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馀载,德至盛也。呜呼,岂不仁哉!班固说:孝文皇帝身衣弋绨,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帷帐无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中略)呜呼,仁哉!班固与太史公论史,往往意见相左,但对汉文帝的评价高度一致。看起来汉文帝真是一位接近完美的皇帝了。
三、不用贾谊并非汉文过错
我很怀疑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真有点太冤枉了汉文帝,虽然虚前席的典故《史记贾生传》,我也不敢尽信。汉文帝生死通达,他对于鬼神之事应不会太迷信,贾谊并非方士,不是鬼神方面的专家,何至于把汉文说得“虚前席”呢。而且,纵然是问了鬼神,但汉文帝也不是不问苍生啊!
汉文帝不用贾谊,一方面是因为贾谊急躁冒进的改革措施,与休养生息的主旋律不合。贾谊是典型的儒生,渴望马上复兴儒家礼乐文教,这在汉初经济凋敝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贾谊与晁错一样,主张削藩,文帝却主张宽待诸王。削藩无疑引发巨大的社会动荡,这对民生极为不利;另一方面,贾谊当时才三十多岁,汉文虽然欣赏他,但也不敢遽尔提升至公卿之位。因为汉文帝本是周勃陈平扶起来的皇帝,根基并不扎实,要大胆起用三十岁的贾谊,与这些开国重臣同台并列,必然生出事端来。所以,委屈了一个贾谊,成全了文景之治,也是很无奈的事情。只怪贾谊早生了五十年,他若在汉武帝时出现,变法尊儒,可能董仲舒连份儿都没有了呢!
司马迁正以孝文为“善人”,“仁人”,盖以其自用甚俭,不务奢华以先天下,不治工程以劳民,以德化南越,和亲匈奴而安天下,不用兵而养百姓,待下以“仁”不以“刑”写出孝文帝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