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勤咨询《2019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站在新零售十字路口的红海市场》报告指出,中国市场有望在2020年超越美国成为保有量全球最大市场。车龄增长、保有量增加双效驱动汽车后市场高速发展,中国汽车行业也从增量明星向存量巨无霸转变,独立后市场渠道进入整合阶段,快速成为红海市场,但在渠道结构、市场集中度、服务质量等方面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
以美国汽修市场为例,70%的“脱保”车辆通过独立后市场渠道接受售后维保服务,而在欧洲市场独立后市场渠道同样占据主导,在波兰、英国、西班牙等国家独立后市场渠道份额达到60%以上,而在中国,独立后市场渠道份额不足40%。
并且中国汽配汽修行业长期以来被诟病,市场高度分散,信息不透明,维修服务质量参差不齐,流通成本高等,究其根本,包含了多种原因,笔者例举一些如下:
(1) 市场缺乏有力有效的监管和计划,长期处于粗放式发展
(2) 主机厂对原厂件的流通和配件技术信息的垄断
(3) 从业人员门槛低,体量庞大,未形成统一的维修服务标准
(4) 客户维修服务多元化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渗透,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增长,消费者主体年轻化及消费方式转变等,传统汽修汽配行业存在明显的短板,面临全新的转型课题。中国汽车后市场进入洗牌期。
1. 什么是汽车后市场?
汽车后市场涵盖了从汽车出售后到汽车拆解报废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交易。据统计,在发达国家成熟的汽车产业链中,汽车后市场占比通常能达到50%-60%,而我国目前只占10%左右。
汽车后市场可分为三大类:汽车服务、汽车配件、汽车衍生品。
它的内容范围包括:汽车保养维修、汽车洗车美容装饰、汽车改装、汽车配件物流、汽车电商、汽车保险、汽车金融、汽车电商、二手车交易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持续增长,2018年中国汽车后市场容量已超过1.3万亿,成为仅次于美国(规模达2410亿美元)的全球第二大市场。未来随着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平均车龄的增加,汽车后市场将呈现更强劲的增长。目前中国的汽车后市场潜力巨大,未来仍待进一步成熟化演进,行业规模也将持续提升。
2. 中国汽车后市场的发展阶段
行业的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密不可分,汽车销售和保有量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腾飞呈现线性发展。改革开放后,乘用车销售市场的强劲表现带来了汽车后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
国内汽车后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大环境的发展,大体经历了5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复苏,国内新车市场初步形成,政府公务用车是主流,相应地后市场服务对象以公务车为主,采取定点大客户服务方式,市场规模属于萌芽期。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市场经济发展取得一定成就,越来越多私人老板开始拥有私家车,后市场服务需求增强,衍生出了汽配城,汽配一条街的现象,最早一批经营者进入汽配行业,市场粗放式增长。
第三阶段:2000-2008年,汽车保有量持续攀升,汽车后市场发展迎来契机,汽配行业迅猛发展,一些地区开始出现区域性汽车后市场强势企业。
第四阶段:2009-2011年,汽车后市场进入洗牌阶段。自2009年起,私家车用量急剧上涨,井喷式发展,连续3年我国新车销售全球第一。此时,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对象占比约为私车50%,公务车50%。
第五阶段:2012年以后,上一阶段销售热潮中的新车逐步“脱保”,进入维修期,汽车维修和配件行业迎来更巨大的市场红利。但总体增长发展比较平缓,服务对象以私家车为主,一般每个区域有2-3家区域性的龙头店,品牌维修快保店于4S站并行。
3. 中国汽车后市场的现状
笔者围绕着一组组数据去窥见中国汽车后市场现状的一些端倪:
(1) 汽配从业者人员数量庞大
其中配件零售商34万家,4S店2.4万家,汽车维修厂44万家及更为庞大的“路边店”。交通部公布的数据,截止2018年底,全国共有机动车维修业户62万家,从业人员近400万人,完成年维修量5.3亿辆次,年产值达6000亿元以上。
值得玩味的是汽车配件从业者中规模较小的汽修厂占比50%以上。
官方统计的汽车维修厂共有约44万家,分为一、二、三类。一类维修厂包括汽车品牌授权的4S店以及一些规模较大的汽修厂,占维修厂总量的15%-20%。二类维修厂包括部分4S店所设立的维修服务网点,以及具体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维修厂,占到总量的25%-30%。三类维修厂就是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较低的维修厂,占到总量的50%以上。
(2)整体发展环境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维修市场规模2020年将破万亿: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5亿辆,维修市场需求规模将再翻一番,按年复合增长19%计算,2020年将达到17000亿元的规模。
私家车成为市场主流,后续维修需求巨大:中国汽车保有量超2亿,汽车市场潜力巨大。据公安部日前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4亿辆,同比增长10.51%。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辆,其中私家车(私人小微型载客汽车)2018年保有量达1.89亿辆;
平均车龄快速上升:我国汽车车龄处于快速上升通道,假设我国汽车平均使用10年后报废,2019年平均车龄4.82年。
二手车交易量迅速增长:2018中国二手车交易量达1382.2万辆,同比增长11.5%,未来中国二手车市场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超七成交易二手车的车龄在三年以上,预计2020年二手车销量超过2100万辆,总规模1.2万亿。
过保汽车占比巨大,达44%:按平均保修期3年计算,我国过保汽车数量约为6700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44%。4S店过质保期后的客户流失率已超过40%,目前有些店的流失率已将近60%,流失客户主要流向交通位置便利和价格优惠的快修连锁店、汽修厂。
(3)面临新的时代发展机遇
互联网渠道车险增速显著:车险每年有五六千亿的市场规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市场商会统计数据显示,从车险业务的不同渠道来看,互联网渠道保费增速最快。车险业务互联网销售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24.99亿元,同比增长67.27%。
汽车后市场投资井喷式增长:汽车后市场近五年来,维保行业的投融资也多达数百亿。维保平台代表性的有小桔车服融资10亿美元,途虎6亿美元;供应链平台的前十家也过百亿,车险、saas、停车、综合服务等领域都有不少平台获得总计数十亿的融资。
2018年全年资本市场共产生了3000+投资事件,总投资额突破1000亿。据统计,有150多件与汽车行业相关,在汽车后市场的投资是2014年的10倍,其中,汽车终端服务项目迎来全面井喷的一年。
传统车企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汽车后市场:上汽集团、北汽集团等众多主机厂开设了汽车维修连锁体系。京东、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汽车后市场,以金固股份为代表的配件生产商,以京东、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京东成立了“京东会”,阿里布局“天猫车站”,腾讯领投途虎养车4.5亿美元)以及保险公司,互联网新势力等大量玩家纷纷跨界进入汽车后市场。他们带来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模式创新来尝试改善目前的消费者痛点以占领市场,促进行业纵向整合加速,推动市场集中度走上快车道。
中国汽车后市场线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2018年线上汽车用户市场渗透率达到16.0%,女性车主用户增速较快。六成为一二线城市用户,江苏地区网民最关注汽车后市场话题。线上保养项目增长最快,同比上涨120.3%。随着消费者网购习惯的普及,线上市场的进一步规范成熟,线上汽车养护对传统养护的渗透率将越来越高,中国汽车后市场线上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新能源车带来动力电池等新汽车后市场续期:2018年中国整体汽车产销量下滑情况下,新能源汽车销量依旧保持61.7%的高速增长。与燃油汽车相比,新能源车除了需要更换轮胎、雨刷等易损耗的零部件外,还需定期对汽车的电池、电控等进行检查维护。
互联网技术推动汽车后市场升级:互联网将通过数据和技术来提升线下汽车后市场的商业效率,带来进一步的产业升级。例如牛咖斯通过共享模式将用户引导到就近的4S店消费,发挥4S店的剩余产能。牛咖斯2018年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
(4)同时面临多重挑战
传统4S店本身固化的服务和产品模式,已不足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加之政策鼓励,各层级的独立后市场兴起,市场参与者众多。中国市场有着其独特的市场特征,也面临着配件体系、分级不健全以及电商的挑战。
配件流通体系不健全:非整车企业授权配件体系混乱,配件流通信息不透明,流通环节难以监控,独立后市场配件引发的问题难以反向追溯,消费者由此对汽车配件的质量和安全性产生鼓励和怀疑。
零配件分级不健全:消费者对不同层级的配件认知有待提升,配件信息数据流通不透明,次品件,假件现象频现。
新兴电商体系迅速推广:消费者/店家接受度高。长期使流通层级扁平化,通过标准化配件数据库打通多方信息,从而规范行业体系和数据体系。但短期内,新增的流通渠道及尚未建立的技术规范体系使市场复杂度增加。
4. 中国汽车后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
汽车后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进入混乱期。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切的观点,整个产业是否将被颠覆,就像纸媒、移动手机、照相机等行业一样。
但从国家政策和消费者需求来看未来空间:随着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等政策,证明国家在汽车后市场上是大力支持的态度。如今车辆已经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工具。消费者愿意为了安全驾驶支出更多的费用。尤其以80后、90后为代表的年轻群体消费行为活跃。
总体来说,汽车后服务市场空间巨大且增长稳定。随着汽车保有量不断的增加,从上游汽配供应商、保险行业、汽车二手市场、维修保养和洗护行业等等将共同形成一个庞大的汽车后市场。在未来,市值将进入爆发式增长阶段。
(1)实体门店的连锁化
连锁化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趋势,市场上的发出的信号越来越强烈,不论是汽车保养维修,洗美装饰,汽车配件,都在连锁化发展,过去单枪匹马的门店面临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品牌连锁化的门店有更统一的管理制度,服务标准,更重要的是有强大的资金做支撑,大部分有市场融资跟进。
(2)实体门店的一站化全生命周期服务
实体门店给车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包含一辆车全部生命周期所需要的服务,如洗车,美容,保养,维修,保险,金融,二手车交易等,随着所有服务项目在一个门店的实现,有利关于客户车辆完善信息的大数据的形成,增加了客户的粘性。
阿里联合汽车超人、康众汽配建立合资公司,再次发力汽车后市场,就透露着一个更前瞻的方向。那就是:维修连锁店+汽配连锁店+汽车衍生品+汽车电商,就是后市场服务和供应链的后台链接一体并电商化。资源整合高度集中,让客户体验更便捷化。
它通过线下门店标准化管理体系,结合数字门店实现精准运营,提升管理效能,推动盈利增量。一方面,汽车超人打造数字门店,整合线上线下产业链条,以门店数字解决方案为核心,实现降本增效,在单店模式跑通的基础上通过直营、并购、入股、加盟等手段进行全国连锁布局,通过多样门店形态落地,打造一站式汽车后市场服务平台。与此同时,汽车超人依托新康众智慧供应链体系,并导入阿里生态1.4亿车主流量,整合上下游等多方资源,形成竞争壁垒。
(3) 电商化,即互联网+
用现在时髦的名词叫新零售!就是线上线下一体化,实现更高的客户体验,更完整的客户画像,更全面的数据沉淀。
现阶段,维修门店仍然只在传统渠道购买配件,85%-95%的通过B2B平台或者实体渠道采购。在未来,随着终端客户在线采购量越来越大(例如亚马逊),维修门店的线上采购量也将提升,传统的分销模式也将发生变化。
总之,这些现象为后市场提供了直面终端客户的机会。OEM厂商、分销商、维修门店确实提高了在线参与度并开放了新平台。一些OEM厂商已经做得相当成熟,从在线服务预约、推送服务状态到最终取车和付款。
(4)大数据及其分析成为新价值
一辆网联汽车每小时产生25G数据,包括收集远程数据和驾驶员驾驶行为。结合正确的分析能力,这些数据将成为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在大数据和高级分析技术结合下,汽车后市场迎来了改变游戏规则的机会,有望增加收入或提高运营效率。
深层次的客户洞察。大数据分析帮助后市场了解客户行为、偏好和需求。帮助后市场玩家调整产品和服务,提高收入和客户满意度。
新型运营行为。收集零部件库存/仓储、汽车和车队活动的相关数据,可以帮助后市场玩家调整并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运营行为,提高销量。
(5)定制化产品
中国地域复杂,各区域的客户需求不尽相同,一刀切式的服务方式可能行不通。因此客户需要制定化的优质服务。包括定制化道路救援服务、上门服务和洗车服务等。为了满足中国后市场需求,行业玩家需要利用差异化来留客(例如会员体系)。
(6)消费的透明化、价格的经济化
这是行业竞争充分性市场成熟性的必然结果。也是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大量客户在使用数字化渠道,以便清楚价格和质量。在英国、法国和德国,超过四分之一的客户使用在线渠道评估维修门店,超过三分之一的客户利用数字化工具辅助他们购买配件。
(7)作为后市场独特的体系,4s店体系会一直存在,但市场会压缩
这一支力量不是社会力量,是单独的板块,它本身就是松散的连锁化和一站式,但它也在向电商化、透明化、低价化发展,这是市场成熟的发展阶段必然性。参看美国成熟汽车行业的发现路径,也是维修连锁(服务),汽配连锁(供应链),作为主流模式和市场主体,与街边单店和4s,三分天下。
(8)共享经济时代的到来
目前共享汽车越来越普及,到2030年,将近十分之一的车辆是共享汽车。另外,像优步这样的车队型企业也在进入市场。这意味着私人汽车份额越来越低,专业化车队管理能力愈发重要:
更高的利用率。车队的使用频次更高,随之而来的维修需求更高,这对后市场玩家是新的机会。B2B业务的重要性。随着大客户市场份额提升,服务管理变得集中化,同时带来新需求,例如专业化的采购流程和服务能力。与此同时,由于汽车所有权的总成本趋于集中,服务提供和定价策略也需要重新设计。
综上所诉,时代的发展,中国汽车后市场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参与者们从未停止对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但真正破局者寥寥无几。前期获客成本高,市场培育周期长,重运营,及市场本身重服务和技术门槛的限制,使得大多企业仍然很难找到盈利模式。因此,行业转型升级需要建立在对行业深度理解并高度整合多方资源之上才能实现相对可持续的模式,需要模式与运营同时深耕,才能有机会破局。
参考资料:
麦肯锡权威报告《2030年汽车后市场将迎来巨变》
德勤咨询《2019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白皮书》
左侧后视镜《汽车后市场的发展趋势及方向》
汽后星情《万亿汽车后市场百亿平台,谁主沉浮?》
项靖雯《一文了解汽车后市场行业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数据服务为切入口》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