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猫飘飘
昨天接到客户的电话,说他的相机镜头摔了。相机镜头摔了是经常有的事,客户往往会表现非常心疼,于是我会顺带上自己的安慰和开解。而这次我发现电话那头的话里带着的是气愤。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是对问题器材进行接收,维修师鉴定问题,报价,客户决定是否维修。而他比较急,所以我就隔空通过他的照片和问题描述,反馈给维修师做了大致问题评估和报价。客户要求按最完美最贵的修复方案,这样一个3000不到的镜头可能需要1000多的维修费。不解之后我知道了背后的故事。
这镜头并不是他自己的,而是从亲戚这里借来给孩子带到学校里去学摄影。孩子放在学校时,却被别的同学偷偷拿去拍并摔坏了。本来摔了后同学之间大方承认,谁也不会为难谁,可是偏偏摔坏的同学沉默到尘埃。他们从可惜和心疼转化到生气,进而要求老师调取监控,终于查到了两个拿相机的同学。 我特别感动于学校和老师那种对孩子爱的保护,他们在查到“肇事者”之后并没有把他们的身份公开给我的客户,也没有在学校或同学面前公开这个事,而是通知我的客户,那两个摔了相机的孩子查到了,让他先修,修好后把费用报告给老师,再让对方家长进行赔偿。
作为一个商人,我本来无需带任何感情去处理这件事。
我只需按客户的要求让维修师进行维修,然后收费,他们去协商赔偿。但是我却在内心看到了两个因摔了相机而担心不已的孩子。
我曾经招过一个应届毕业生。第一个星期摔了一个9000多的镜头,我花了3000多维修费。当她瑟瑟发抖地问我是不是要她赔的时候,我再心疼维修费也狠不下要她赔的心了。只是当她第二周又因为疏忽造成700多元损失后,我用眼神让她自动辞职。有的人做事,天生就有破坏性气质,而我这里都是价值上千上万的器材,经不起她三番两次的破坏,她会有自己更合适的工作,只是我这里暂时安排不出。
现在,这两个孩子应该首先为自己的不诚实,不敢主动承担责任买单,其次他们应该为自己动作上的疏忽买单。社会就是社会,不可能因为同情,任由一个人的无心破坏性行为随意无责存在。每一个孩子都应该知道这一点,特别是,每一个家长应该教育到孩子这一点。
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在自己摔了镜头后却侥幸躲避不敢承认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孩子的心理挣扎过程。
孩子首先的内心反应肯定是“完了,摔坏了!”;接下去就想着会赔很多钱,盘算一下自己的生活费,拮据不已;于是把求助的目标想象着转向父母,想象的情形却是父母会很生气,自己会很内疚;于是有了下面的动作,快点放回去,不要说不要响,让事情平静地过去。
谁都知道,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每一个动作负责;谁都知道撒谎或不敢承认自己犯的错或造成的损失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可是很多孩子还是带着忐忑不安,做出了这种侥幸决定。这种侥幸的决定我们可以归结说是品行不良,道德不优,但是再深究一下,还可以挖掘出另一种原因:家庭经济状况造成孩子内心的胆怯;犯错会被家长惩罚或表示失望造成的内心胆怯。
孩子的品行道德从小被父母和老师教育着,本该没问题,但是很多孩子的品行依然没法合格。有的是明知故错,这种也许应该去研究他是否有反社会型人格问题。有的是知错不认或知错不敢认。我们要怀着宽恕的心去拯救每一个犯错的孩子。除了持续以身作则的道德品行教育,法律教育外,我们还应该给孩子一个有勇气承担过失结果的底气:有爸爸妈妈在,孩子,只要你不是故意无道德地犯错,任何结果我们一起承担!这种底气,不是哪一次事情的时候传递,而是在任何时候,父母应该无声而有力地传递给孩子。
我把情况和自己的想法跟客户交流了后,善良的客户怒气也基本消了,我又加了他亲戚的微信,说了一下维修建议,他亲戚也欣然同意。最终维修鉴定,功能修复300元,如外观需完全修复需要上千元。客户接受我的300元维修建议。300元应该会让两个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如释重负,但也足够让他们记住这一次的经历,关于道德,关于责任,从此放弃侥幸心理。
我想以后我会经常跟孩子说:孩子,任何时候,你不用害怕,因为,你有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