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安安静静地整理电脑中的教案,一节十多年前执教的课,令自己思绪万千。分享出来,与君共勉。
那是深秋的时侯,从外地听课回来的我被安排讲一节研讨课,我欣然接受了任务。选课时,一方面受教学进度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因自己的喜爱,于是选择了课本中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一篇童话故事《去年的树》在学校作课。
讲课那天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和在学校实习的二十几个师院学生及师院的教授。这节课我讲得依旧很投入,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呈现自然、流畅,对教材的理解以自己的方式精彩纷呈地引领学生进入情境、走进文本、体验情感、升华认知。
课后,听课的所有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师院教授评课时,针对听了很多别的学校老师的课来和我的课相比较,对我的课很是欣赏,喜欢我上课的方式,用师院教授的话讲就是真实、自然、舒服。
虽然讲的课很顺利地结束了,听课老师所反馈回来的评价也很高,可是对这节课的理解总是有一种意犹未尽的缺憾,却不知道这份缺憾从何而来。
直到不久后的一次业务学习后,才忽然有了豁然开朗的顺畅感觉。之后不久学校邀请了市教研室的教研员来进行业务讲座,教研员结合听到的一些很精彩的课例来谈现阶段的教学。
而她提到的一节课例恰恰就是我刚刚讲过的《去年的树》,这节课是她在全国小语观摩课,港、澳、台、大陆四地老师同上一节课上听回来的。讲座中教研员提到四地的老师对教材最后的延伸各有不同。
听着讲座的我内心已是波澜起伏,激动不已。讲完这课后的那份缺憾感觉找到了弥合的途径。
教研员讲到各地老师对于教材的引申、拓展各有千秋:有的引导学生要懂得诚信,有的引导学生要信守诺言,有的引导学生不要轻易地许诺,如果许诺就要做到。这些方面的引申基本和我对学生的引导相类似。
可是当教研员说到大陆的老师时,却给了我不一样的感觉。她说大陆的老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里的小鸟用的是她,大树用的是他,引导学生想小鸟给人什么感觉,是小鸟依人的感觉,大树给人什么感觉,是可依靠的感觉。
授课老师让学生去想小鸟和大树是怎样的情感,因为学生年龄还小,老师不去说这是什么情感,等着学生慢慢长大会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这节课就在老师这样的含而不露、意味无穷的的话语中结束了。
而我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感受忽地如潮般涌上心头。听着教研员的讲座,思绪却已经被大陆老师的课后延伸而牵引。再细细品味自己最初备课时候的那份忧伤感觉,才蓦然在这次的业务学习中找到了答案。一直以来的那份忧伤感觉竟是因为课文中小鸟和大树真挚的情感。
由一课而生出万般心绪。不禁想到生活当中的每个人,经历着的故事不是很多都和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吗?因为心怀真情,因为心存感恩,所以可以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种出绚烂多彩的美好果实。
这种美好因人而异,却殊途同归地给每个人的生活充实的回味。这些美好我们都在经历着,也许只是节日时的一个问候;生病时的一次探望;困惑时的一份宽慰…甚至有的时候只是一条祝福的短信,一次几分钟的通话,一双认真倾听的眼睛…却可以把一种被关爱的幸福感觉绵长的留给你。
生活中的情感各种各样,有亲情的醇厚,有爱情的缱绻,有友情的深挚。不论是哪样的情怀,都会给你的生活增添一抹亮色,让你的人生丰润起来。
小鸟与大树的故事会因为读者的不同而生发出不同的解读、不同的感受。解读的过程何尝不是一次心灵的释放?而内心的感受不又是内心深处对情感的认知吗?
执着的小鸟深深地依恋她心中的大树,为了一个誓言,她历尽艰辛、跋山涉水也要找到命运颠沛的大树。当鸟儿对着灯火唱着歌时,她的眼中定是写满了忧伤,而被伐木工人砍倒的大树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定是涌满泪水。
鸟儿最终见到了大树,虽然他已经变为火柴燃为灯火。可是,当鸟儿为他唱着歌的时候,他的心里一定感受到了鸟儿的心。虽然悲伤,却把一种真挚的、美好地情感永留鸟儿和大树的心中。那首歌只有他们能够听懂。
人世间有关情感的故事总会调动人的感官,总会唤起人的心底柔软的情愫。于是,和爱有关的影片、书籍给人们视觉享受的时候,也把心灵的震撼留给人们。
于是经典的影视作品、书籍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爱的故事会一直留存人们的心中,让你只要想起就会感动、感伤、感喟。会回味、会再看,会跟随影视作品的情节或是书籍的脉络延伸而唏嘘,甚至是流泪。
“去年的树”或许只是一个引子,不经意间让我把思绪的天窗打开,由一课而想了很多很多。
一部打动了自己的书籍或是影视作品,自己会不厌其烦的一遍遍地再看,再回味、感受。只为了捕捉那里面如童话般打动人心的感动。往往会把最触动自己的几章描写或是几段描写看了又看,会把某个镜头、某个情节回放了再回放。每一次看或是欣赏,心灵的感触就更深一层。
观看韩.国影片《雏菊》的时候,悲剧的结局让我伤心不已,却还是一遍遍地重放女主人公举着那张雏菊画,用唇语呼唤男主人公,为了男主人公不被枪击中毙命,而扑到男主人的怀里为他挡了致命的一枪的那段镜头。跟随着痛哭着不让女主人公死的男主人公一起哭泣。
观看日.本影片《导盲犬小Q》时,从小Q的降生直到小Q垂垂老矣的死去,影片从一开始就让我的心莫名的揪紧。
小Q 要死时,我的心里难受极了,泪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观看日.本影片《情书》的时候,那份难言的压抑和感伤从剧情一开始就牢牢地抓住了我,不能自已的哀伤弥漫周身,泪流不止。
看影片、看书籍,总是会有触动自己的地方,就像解读“去年的树”一样,许多许多沉积心底的感受一刹间苏醒。
安静地读着《小王子》这本书的时候,会反复地品味里面的话语。小王子的经历或许只是千千万万个行走在尘世间的人们的缩影。小王子对他的那朵玫瑰花的真挚的、百般呵护的爱让我羡慕,对于狐狸讲给小王子的话又让我被淡淡的忧伤笼罩。
狐狸告诉小王子她以前从不会在意麦田的颜色,可是如果小王子驯服了她,因为小王子的头发是金色的,麦田也是金色的,那么狐狸从此后就会喜欢看金色的麦田,因为看着金色的麦田就会想到小王子。虽然回忆里只是麦田的颜色,可是会让她很快乐。仅仅因为小王子的头发是金色的,狐狸却把与她毫不相干的麦田的颜色当成快乐的源头,狐狸的所求是多么的少。
反复地读着狐狸讲给小王子的话时,我的心就开始怜惜这只等爱的狐狸。
读书也好,看影视作品也好。总是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其中,化为书中的一个字符,影片中的一个镜头,随着书籍、影视作品的故事推进而让心情完全的释放。这样的感觉真好。
把自己所讲课的课文《去年的树》附在文后:
去年的树
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
树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请你再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说:“好的,我明年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
鸟儿说完,就向南方飞去了。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树,不见了,只剩下树根留在那里。
“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说。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鸟儿向山谷里飞去。
山谷里有个很大的工厂,锯木头的声音,“沙——沙——”地响着。
鸟儿落在工厂的大门上。她问大门说:“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
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鸟儿向村子里飞去。
在一盏煤油灯旁,坐着一个小女孩儿。鸟儿问女孩儿:
“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那儿吗?”
小女孩儿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个灯里亮着。”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儿,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儿,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