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过,小说和哲学、科学一样,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另一种方式,没有了小说,我们就少一个认识这个世界的维度。
当我们想创作一部小说时,其实是想要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知。但是小说并不是你看过优秀的作品就能写出来了,这就像你在大海上航行,离不开一份航海图,而要创作一部小说,你需要一份提纲。《小说的骨架》可以帮你解决这个问题,让你在思想的长途旅途中不会迷失方向。
《小说的骨架》作者凯蒂·维兰德,是美国畅销书作家,她喜欢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世界,喜欢和小说里的人物聊天,她经常指导有志于创作的作家,畅销书《小说的轮廓》、《小说的结构》都是她的作品。
正确标准的提纲可以为你提供最大的创作自由,《小说的骨架》传授小说提纲写作的布局和技巧,从人物、背景、结构、冲突到主题,带你逐步明确小说的前提、画出小说示意图、思考小说的核心元素,让你从构思、列提纲,开始创作一部小说。
一、小说的前提
前提就是用一句话概述情节与主题,让你知道自己创作一本怎样的小说。当你心中对小说人物、个别场景、大体冲突以及大致结局确定之后,试着用一句话浓缩成为一个前提,有了前提你就知道你要创作什么样的小说了。
就像作者凯蒂·维兰德在书中说的那样,所有的小说都源于一个前提,而多数前提又源于如果。善于挖掘“如果”问句的潜力,利用“如果”问句展开想象,即使很多想法都站不住脚,最终也不会写进小说,但是这些提问可以展开想象力,让我们从全新的角度去思考小说。
利用“如果”问句提炼出前提句。作者凯蒂·维兰德说她的奇幻小说《梦境者》的“如果”问句是“如果我们的梦境真实存在会怎样?”但是这些还不能推动一部小说,不确定自己要写一部什么样的小说,直到她写出前提句“记者克里斯·里德斯敦发现:他入睡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他的梦是关于另一个世界的真实记忆,这个世界正处于崩溃边缘,他别无选择,唯有拯救它。”
“如果”为你提供了想法,前提句则为你提供了小说。多问一些问题,深深挖掘前提的潜力,比如:“小说情节中有哪些重要时间点?”或“激发事件对谁的影响最大?”总之,前提是小说人物、背景、主题以及情节的根基。
二、小说示意图
完成了小说的前提,我们可以驶向小说的深层“小说示意图”,示意图就是提纲的全景展示。作者凯蒂·维兰德在《小说的骨架》中指出“连点成画”的方法。
就像作画一样,先画出主要景物的轮廓,再补充润色各空白、细节的地方,最后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写小说也是一样,先写出小说的主要事件,主要场景,回想一切与小说相关的想法并写下来,有了基本的场景安排,就有了小说地图,有了“连点成画”游戏里的点。这样我们就能看到小说完成之后的大致形态,再慢慢填充点与点之间的情节漏洞。
有一句话是“完成胜过完美”,坚持积极自由写作,先不要评价和修改,在创作中如果思路中断,别忘了向自己提问,这时用问句代替陈述句更能激发你的想象力。
只有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一篇优秀的小说可以让读者与小说及其人物产生情感共鸣,这也可以补充结构上的瑕疵,让读者读完,并记住。
三、小说的核心元素
随着小说提纲的逐渐形成,还需要确认小说的核心元素,即小说的动机、愿望、目标、冲突与主题。
我们往往依据一个人的行动来定义一个人,但每个动作背后都有合适的理由,所以明确人物的动机是关键的一步,动机可以延伸为目标,有了目标可以设置相应的障碍,从而产生冲突。
事件和动机都有趣,能吸引人阅读,如果塑造直率的人物,可以让人物的动机和行动保持一致,如果想塑造一个复杂的人物,他们的行动和动机就不能简单地保持一致了,这样才能形成内在冲突,人物更丰满。
《飘》的主人公郝思嘉的行为在后半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实是源于她的一个动机:“我不要再饿肚子了”。有了合理的动机,才让人物行为不突兀,情节也合情合理。
冲突是小说的驱动力,小说是基于冲突的。冲突越激烈,越能吸引读者。《傲慢与偏见》中如果伊丽莎白和达西一开始就合得来,就不会有机智幽默的情节。
主题就像是小说的生命力,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小说,最重要的往往是它的主题。清晰的人物轨迹是塑造主题的关键,人物的行动以及最后结局的认知都能体现主题。
《小说的骨架》带你构思一部小说,列出提纲,开始创作。虽然在提纲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提纲确实还是用最少的心思、用最短的篇幅探索小说的一切可能,并可以轻易换一个角度切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