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该书中,提到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那么在我们执行将“售卖者”销售的信息给予其价值打分的任务时,我们首先要检查一下其推理结构——判断交流者的推理结构,是不是以“错误的或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抑或其他形式的带有欺骗性的推理”——即扫描出“谬误”,来糊弄读者。
所谓谬误:是在推理过程中的一种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的手段来说服读者或者听者采纳其结论。
而谬误的推理过程里的“诡计花招”有:
1. 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
2. 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能的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3. 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前提:“取决于结论本身已经成立”。
具体谬误体现有哪些呢
1. 人身攻击谬误:它是攻击送信的人,而不是在讨论送来的信息。
2.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起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3.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因为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4. 偷换概念谬误:在论证中,关键词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的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5. 诉诸公众谬误:指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接受的。
6.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通过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7. 诉诸感情谬误:指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言语来分散读者或者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8.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9.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10. 乱扣帽子谬误 :错误的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11. 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的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12. 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的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推理中的谬论不计其数,它们排列组合的方式也数不胜数,但我们并不需要识记所有的谬论的专有名词,只要你问出恰当的问题,就能找到推理的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