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林格的讲座“做有智慧的教育者”,有效的教育,家长和老师是引领者,有同感和共鸣。
只有老师和父母自身的修养达到了一定的高度,自身的光辉会反射给孩子,孩子目标就是前方的你我,自然会自己想方设法努力向哪个方向前进。孔门之所以能出七十二贤者,就是孔子站在了足够的高度,弟子们学习的目标就是先生所在的高度。
林格提到了一个词“醒点”,就是说有智慧的家长和老师可以摸到孩子的醒点,一旦唤醒孩子,教育就成功了。如何摸到孩子的“醒点”?他讲了一些心得,大概是你要闭着眼睛,用心去感受孩子的心,和孩子的心交流,经过一段时间你的心就会感受到孩子的心,当孩子出现“醒点”的时候,你就会抓住。
孔子的教育方法是不讲课的,他常和学生聊天、郊游和远足,当他发现某个学生有了自觉自愿的学习愿望时,就会应势利导,唤醒林格所讲的“醒点”。
林格特别强调“醒点”都和孩子的自尊相关,立刻在我心里就产生了共鸣。小学三年级,我读了2年,第一次由于考试不及格,留级重读。唤醒我学习“醒点”的那些场景至今历历在目。
首先,在一个夏日炎热的中午,一家人一起喝稀饭,爸爸问起我的考试成绩,如何回答记不得了,印象极其深刻的是,我的眼泪哗哗的流,无法再吃饭,跑到院子外的树下,树下还有几个同村的小伙伴,在他们面前也还是止不住的哭。
其次,开学后,数学在班里突然间是最好的,有同学常常抄我的作业。语文,爸爸给我找了一些范文,我常常会抄上几句在我的作文里,老师常在课堂上读我的作文。就是这样一次次小小成功的激励,最终唤醒了我。引领者就是我的父亲,他是66年(文革前)的初中生,而在我就读的小学里,老师的最高学历是初中,并且这个初中还是文革中毕业的,比我父亲还是要差许多。
时至今日,蓦然回首,自从高中毕业后,父亲这位引领者就退到了幕后,需要一位新的引领者,可惜这20多年来一直没有找到,因此那些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漫无目的。
直到2015年初,有幸知道了缠论,由此了解了缠师,缠师所在的高度就是我前进的方向。这是我的第二个“醒点”,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醒点”不止一个。
现在想想都后怕,若不是在2015年初别人不经意提起的缠论,我这一生就这样过去了。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引领者何其重要。引领者,不是虚无缥缈,必须得到你的认同,同呼吸共命运。
由此我想到,教育的发展方向,就是有智慧的教育者去唤醒孩子,引领孩子。如果,有这样一位教育者,不需要他给孩子补任何课,只要能和孩子谈天说地,出门买东西时带着孩子,远足时带着孩子......,我愿意让孩子报这样的"补习班"。当你给孩子报的补习班里,如果补课的老师整天纠缠在麻烦和烦恼中,对孩子只会带来坏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