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家家户户都放烟花爆竹,挂灯笼,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而且全员守岁到大年初一。
而在当下,烟花爆竹声没有了,就连年夜饭也成了可有可无的事儿。并且,已然没有人再守岁了。
对于这种改变,有人曾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传统的年俗,难道已然被人遗忘了吗?
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传统会消失,新事物会不断产生,这是必然会出现的一件事儿。
因为当下的大多人,他们都选择“抛弃”传统,选择更为自由的生活方式。
对此,曾有社会学家说道:“当传统消失殆尽的那一天,所有的传统文化都会被取代。”
为何我们中国五千多年来的文化能够传承下来?
靠的就是每一代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改进和支持。
可是,改进和延续,并不代表了抛弃和舍弃。而在当下,“改进”成了天方夜谭,而抛弃却成了常态。
还是那个问题,为何传统的“过年习俗”会被人们所抛弃?
也许,会跟这5个原因有关。
01.自由化的开放思想,取代了老旧的传统习惯
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逐渐丰富,科技的发展也在加快,这就导致了思想自由化的转变。
以前墨守成规的老一代早已远去,而新一代的人,他们厌恶老旧,厌恶传统。
因为所有的自由,都是与条条框框的传统所格格不入的。
就好比逢年过节时的走亲访友,在以往这是必然要做的一件事儿。可如今,却被人们所无视了。
有一些人,甚至认为,老一套的走亲访友习俗已经没有必要的,过节就该一家人过就好。
话虽如此。可是,如果每个人都秉持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个年,自然也就变得淡漠且没有味道了。
所以说,开放的思想,虽然让人自由,可也会让人抛弃传统。
02.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曾有心理学家说过,在当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矛盾,已然到了一个难以调和的高度。
人与人之间出现矛盾,这是正常的,为何它会到了一个不可调和的情况呢?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物质化的生活,已然让人情关系变得冷淡,随之而取代的,就是利益关系。
当利益关系成为人们的主流社交关系时,那么这个社会中的人,都会变得无情,而多了自私。
同样的道理,当人情关系逐渐被人舍弃时,那么以人情为主的过年传统,终究会成为历史。
03.年俗被新的规则所取代
在以往,虽然说社会环境没有当下那么好,可每一次过年,都有浓浓的烟火味。
对此,曾有诗云:“多是烟火味,最暖凡人心。”
烟火味,说得实在点,就是烟火爆竹所燃烧的气味。这种气味,就是传统年俗的象征。
可随着环境被立法保护,我们能发现,在许多的地方,已然没有了爆竹声,只剩下空灵的死寂。
如此,人们就会对“年”无感,甚至还会在时间的推移下,将其抛弃。
那么,传统年俗的消失,那就成了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
04.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厌倦心理
为何传统会被人所抛弃?
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那就是大多人都对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其厌恶的心理。
就像是过年时期的互相串门,人们已然对此行为感到无趣,甚至还极其抵制。
当一种传统的习俗被抵制后,那么与之相似的传统习惯都会被人所抛弃。
如此,在不断地抛弃中,过年终究成了“走过场”,而以往的年味,也终究会荡然无存。
所以说,厌恶的心理,就是传统延续的一种无形阻碍。
05.科技的发展,影响了传统年俗的传承
在以往,我们给孩子派红包,或者说别人给我们派钱,都是面对面进行的。
可现在呢?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当面派红包的行为已然远去,网络红包正在取代前者。
这,仅仅只是网络化对于传统习俗影响的一小部分。
如果将其扩大来说,那么过年的团圆本质,早已被网络化的发展所替代了。
以前我们想和家人见面,那么得回家乡。而现在呢?想见面,在手机上见面就好。
所以,如果连传统的过年本质,或者其重心都被网络所替代,那么它的发展,就会愈发“式微”。
写到最后
不妨问问你自己,你认为当下的春节过得有意思吗?或者说,你能感觉到年味吗?
可以说,大多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他们已然跟“年味”渐行渐远,只剩下无感。
那么,当传统年味,传统年俗消失殆尽的那一天,我们终究会失去传统的文化,后悔莫及。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