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夜色 何来星光
常常有家长对我说:朱老师,我家孩子没有学习兴趣。
大部分人会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不这么看。
毕竟,生来就对艰苦、枯燥的知识/技能类学习拥有浓厚兴趣的人,并不多。
即使后天着力培养兴趣,也讲究因材施教、栽培得法,既试炼孩子,又考验父母。
现实中,突出的状况是父母苦口婆心”培养“了半天,孩子却开始厌学,把学习当任务、负担。
到底什么能让一个人愿意学呢?主动、自觉的。
昨晚,我和林恳进行了讨论。
林恳的观点如下:
一、兴趣
比如林恳打篮球。
从看《灌篮高手》爱上篮球,到报名校篮球社团,因为瘦小,第一轮被直接pass。
从自己去篮球班训练,整个暑假一天没间断,到在校园打球被老师无意中发现,直升校篮球队。
从篮球小白,到参加市十岁组比赛获胜,再到代表学校参加全区比赛。
林恳用了不到一年。
二、好玩
内容好玩,或老师好玩。
这一条说到底,在于老师。
好老师可以把不好玩的内容讲出花,创造轻松高效的学习气氛。
林恳学线上英语魔力耳朵,一开头试课,我在一旁围观,就留心北美外教老师的教学形态。
北美外教+四个小孩+纯英语课堂=一台即兴戏,看起来就是每个人轮流玩。
林恳马上入坑。
好玩,消解压力,变抗拒为乐意。
左图:打篮球的林恳,在U10赛场上
右图:学英语的林恳,在旅行途中
请忽略我的脚
三、成绩
老娘是作家,林恳是作文困难户。
最近我给他指了道(嘿嘿想不想知道我说了啥等推送吧),林恳思路打开,写读后感系列作文连续得了优星,还被当作范文。
此人原来看见作文就怕,现在涌起信心“看来我能写好”;原来每天读中小学生指定读物味同嚼蜡,现在“一口气读了30页,我都不知道”。
这个“成绩”不能单纯当成分数,而是跨越困难、突破自我。
——成就感、自信心、荣誉感的来源。
四、目标
比如林恳学围棋。
今年他打上了业余最高段五段。
林恳中班开始学围棋,兴趣和天分,都有一点。我们的初衷,更多是希望磨练品质、锻炼思维。
学围棋耗时耗力,一路磕磕绊绊,还有退堂鼓,林恳居然一年内连升三段。
至此,林恳有了”学到这个地步,打上五段就不留遗憾了“的念头。
升四、五段并不一帆风顺,学业也更重了,林恳还是扛住了压力。
目标,即动力。
最后这条,是我的看法。
也是我们母子CP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讨论的。
五、责任与机会
学习苦,是个不争的事实。
有些事明明知道苦,但我们还是会选择去做。
工作苦,现在开始失业了呢?
带娃苦,把娃从你身边带走呢?
运动苦,病倒在床上起不来呢?
活着苦,不活了?
不吃前者的苦,后者会更恐怖。
这是责任,更是机会。
学习苦,把上学资格取消呢?
“那不行”,林恳讪笑,摸摸其母的头:”唉,好好说,有话好好说。“
教养孩子,最好的事,其中一件,就是和孩子讨论。
当他是个有思想、会思考、有自我的独立的人。
不管他多大,这样,他才会长大。
分享一篇北大心理学博士李松蔚教育女儿的文章。作为中国高人气心理学大咖之一,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见解,曾让蔡康永和高晓松大赞其是武林高手。下文是他对孩子英语学习的见解和推荐,读完或有收获。
文/李松蔚 下文转载自李松蔚(therapistlsw)
很多人都以为,让孩子学英语(基本上,做别的事也差不多)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要想充分培养孩子学习英语,学好英语,思想教育工作要首先做到位,但是,让孩子发自内心去“热爱”学习……这个思路,其实是对内驱力的误解。
「发自内心地热爱英语」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谬误。
话虽如此,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一年前,我第一次把孩子送去英语机构,用的是国外教材,从自然拼读开始教,价格也“很好”。但女儿无法适应这套不知所云的东西,觉得不好玩。
我像绝大多数家长一样,软磨硬泡让她学,并且循循善诱:
这个东西不好玩,但是很重要!
我还拿出国旅游之类的事当诱惑。美国那个迪士尼……比上海的那家不知道高档到哪里去了!正宗的米老鼠和艾莎公主都说英语!你要是说不来这个东西,别说跟他们合影了,去饭店吃饭,你都得饿肚子。
「嗯?你帮我点菜不就行了吗?」
好吧……我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类似这样的对话我们进行过多次,直到有一次她说:我根本就不爱“学”英语。
我终于意识到,事情麻烦了。
她根本就是对这个东西毫无热情,我越是苦口婆心,孩子越是把整件事当成任务敷衍,迫于压力读读写写,都是有口无心。
是「我」想让她热爱英语。但她并不需要热爱这个东西。
英语是一个工具,工具的功能是被使用,而不是被热爱。
我们小时候学说话,热爱过中文吗?甚至都不知道「中文」是什么,但并不妨碍我们掌握它啊。
我们是怎么掌握它的?因为要用它跟人说话。
所以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让孩子热爱英语,而是热爱生活。然后,一旦发现英语对生活有用,就OK了。
所以你看,语言不是目的,结交朋友,发展关系才是刚需。
所以重点不在于环境中有多少人说英文,而在于孩子用英语干什么。我试过为女儿营造全英文环境,几天之后,迅速发展出来了三句话:
「I don’t know.」
「Help.」
「How do you say XXX in English?」
发展出第三个句子之后,再也不用学新的了。无论想表达什么,都用这句话问我,XXXX的英语怎么说?逼着我用英语说一遍,然后照葫芦画瓢地重复一遍。
——你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多聪明,多余的力气一分也不费。
没有条件送孩子出国的家庭,怎么办?这时候英语不是用来沟通的工具,它还能用来干嘛?
它可以有别的用处,比如用来看原版动画片,英文绘本。
——看了几集原版的《小狗汪汪队》之后,就嘚瑟她会叫每条小狗的英文名,用来在别的小朋友面前显摆。
说起来,显摆绝对是小朋友们的一大刚需,而英文是用来显摆的最好工具(这一点,成年人只怕也差不多)。
在课堂上,英语也可以用来获得老师的赞美,或用来跟别的小朋友竞争。
——跟成年人的竞争不一样,孩子的竞争是一种游戏。它是愉快的。
但是前提是,父母不插手。
我见过很多孩子不爱学英语,不是因为缺乏对英语的热爱,而是因为他们过于热爱「反抗」本身。
他们用「不学英语」的方式反抗父母(不起床,不练琴,不写作业,都是一个道理)。父母再死盯着不放,就是恶性循环了。
到这个时候,结论就呼之欲出了。
家长需要做什么呢?
只要把种子埋到土壤里,把鱼儿放回水中,别的什么都不用做。
最近给女儿试了一个在线英语课程,四个孩子一个班。
上课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游戏,孩子们需要在电脑上抢答,还要合作完成任务。
我在旁边陪了几节课,觉得这时候英语的作用,与其说是跟外教对话,倒不如说是为了在几个中国孩子中脱颖而出。
孩子的玩法是无穷无尽的。关键是让孩子用英语「玩」。
自己玩,互相玩,冲突,合作,竞争,做游戏,发展关系。家长这时要做的,有时是要把自己藏起来,不要让这件事沾上自己的意志。
英语等于是一套彩笔,把孩子们留在一个满是彩笔的屋子里,什么都不用管,他们就会往墙上涂满东西。
这时候千万不要说:「要热爱这些彩笔!它很重要!将来更重要!」
倒是可以反着来:「别画了!偶尔休息一下!」
孩子本来就享受这个过程,享受的同时,自然就把时间和精力花在这件事上。
最后推荐一下这个在线英语网课。
就是这个小兔子logo的,叫做「魔力耳朵」。
我挑选它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它是一对四的小班。我不给孩子选一对一的私教课,因为我觉得对孩子来说,学习最重要的动力,不是外教而是同伴。
学习英语不是目的,游戏才是目的。学习是游戏的一部分。
同样年龄,水平相仿的几个小朋友,凑在一起,首先想的就是怎么玩。这个课程平台最好的一点,就是把上课变成了做游戏,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
但这个平台真正让我觉得不一样的地方是:
把短短一节课的时间,变成了外教和孩子1V4的游戏场。有时各自为战,有时组团对抗。
所谓的「课」,就是大量的动画,游戏,情境对话。都是根据生活场景设计的,不但好玩,而且实用。每一个句子都是为了与人交流。
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巩固落实上课知识,魔力耳朵组建了“班级练习群”,由中美双师联合提升孩子英语能力。
班级微信练习群内,班主任带孩子巩固课堂上学过的所有知识!并进行拓展练习,包含词汇、语音、语法等,并在学习群内进行专业批改、辅导语音等,
形成学、练、测、辅完整的完整学习闭环。
孩子每周上3-5次外教主课+2次班级练习课+1次主题活动,学习效果最好!
这个课程非常突出的效果,就是孩子几个月之后就会开口说英文,完全是出于自发,不需要刻意要求。你用英文跟他说话,他会自然地用英文回应。
不仅是在英文场景里玩出来的,和班主任的课后辅导也是分不开的。
他们的外教是受过良好训练的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很清楚自己的教学目的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调动课堂气氛,让孩子们玩起来。从他们身上,孩子会发现英语就是用来「玩」的东西,而非需要刻意「学」的东西。就是跟iPad背后的叔叔阿姨和小朋友一起,写写画画说说唱唱而已。
我后来才了解到,这些老师并不是随便找来的老外。
首先魔力耳朵只录用美国和加拿大土生土长的外教,确保发音纯正。然后这些外教全部拥有本科及以上的高等教育背景。
此外,他们全部具备TEFL/TESOL证书,在手机上就能查验外教资质,既方便又放心。
很多家长说:「我只要孩子学得好,不在乎价格!」但价格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量,它的高低决定了家长的心态。
如果花的钱太多,家长难免会按捺不住自己的焦虑:「这门课花这么多钱,可不能只是玩玩而已!」这样一来,又把学习变成一种压力。
这个课程的一个好处就是性价比。四个孩子用一个外教,一节课算下来只要几十块,就算每周上三四节课,也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负担。这样一来,家长和孩子的心态都可以更轻松。
线上的另一个优势,是节省时间成本,不必顶风冒雪出门,心态轻松很多。孩子只当是对着电脑,跟小伙伴组队玩个游戏,「完成任务」的约束感降到最低。冲着这一点,我也打算今后用线上平台全面取代线下的课程。
魔力耳朵线上课👇
不要把上课想成「我要带孩子做一件大事」,只要放手让孩子去玩。学英语,英语本身不是目标,更不是「你」为孩子强加的目标。
在英语启蒙这条路上,作为父母我们能做的有很多,而更加考验专业技能的部分,就交给更专业的老师去做吧。
点击阅读:朱佳:下次上课带把斧子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 5%
一篇好文影响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