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定义生活,也总有人定义什么是成功的生活?大多无外乎,地位,名声,金钱,颜面……我眼中每个人是有颜色的,大致分三种:
有一些是从小被这种环境洗脑,于是长大后还没想过自己要什么,便跟着这股环境的洪流去了;还有一些是青春年少的时候激情万丈,有梦想,有冲劲,但随着慢慢地进去社会,被职场、被生活、被柴米油盐腐蚀掉了梦想的成分,变成了一个会生活、懂算计却也没了趣味;还有极少数,梦想的火苗看起来并不出眼,甚至有些许卑微,在纷繁的生活里努力挤开那么一丢丢容身之处,火苗忽闪忽闪好像风一吹就会灭,但它未灭,最后这株火苗也许燃烧出了希望,也许就在忽闪忽闪中随着主体的立场跟着消失了。
第一种人我见过,他们有的是从小家庭环境贫苦,所以唯一的渴望就是摆脱贫困,别无其他;但是还有一部分并非贫苦,甚至是衣食无忧、生活优越,他们好像一出生就被物质的繁华所同化,享受富裕带来的满足和尊严,于是认为人活着就该追求更丰富的物质条件,而且后者的占比不比前者少。他们都是环境造就的齿轮,为生活、或者被生活滚滚向前,无可厚非,但似乎这样的人生有点遗憾了。
第二种人最为常见,前阵子火热的《三十而已》里的角色——陈屿,有没有在他身上看到些什么影子,生活的鸡零狗碎看着不起眼,但确实极具杀伤力,可以让一个人面对生活的乐趣面目全非,不过离婚的突如其来唤醒了他,幸运的是不仅重新赢得了婚姻,也重新找回了自己。可惜的是,现实生活中有太多的“陈屿”并没有这么幸运,大多都是柴米油盐中彻底褪去了自己的“颜色”。
第三种人不多,但是大家或许也有些了解,《月亮与六便士》的思特里克兰徳是其中一种,是最有勇气的一种,没有了美满的家庭、优越的物质,但跟着内心的召唤,活出了一种放荡不羁,更是活成了一种凄凉的精彩,我想他应该是没有太多遗憾的。
每个人生活的“颜色”独一无二,但它应该是有自己的主色调的。生活该有的“颜色”,是自己的颜色,但是大多是为了保护自己,渐渐不知不觉中把保护色当作了本色,于是多了那么多了无生趣的人。
生活是什么颜色都行,但最好的是没有褪去的或者还能找回的本色。生活可以追求经济富有,可以追求声名远扬,可以追求平安顺遂,更珍贵的应该是即便看起来也许不光鲜但活得尽兴、了无遗憾。(在我的有限的认识里,能想到的有大冰、日野原重明、思特里克兰徳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