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明明是名校毕业生,为什么多年之后还是比不上你。为什么我拿着大学毕业证那么努力的拼搏着,还是抵不过你的家庭背景。看到这些事实,也许你会开始产生疑问:家庭财富水平和父母教育程度,会影响孩子从小受到教育的质量,这一点很好理解。但是为什么,即使贫困的孩子上了大学,他们依然无法在收入上和家庭富有的同辈人相比呢?难道出身就决定了他的一辈子,摆脱不掉了吗?
对于这个问题,每个人从小的成长环境、父母教育理念,以及所拥有的资源,环境并不相同,即使同样的家庭背景,其价值观、事业观和人生观也会有所不同,因而孩子的日后的走向也会有很大的差异。所以,我们只能跟随经济学家做出猜想。
研究此课题的经济学家认为,造成收入差距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大家都知道这样一个现状,家庭经济水平高的父母,会在孩子教育中花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主动快速地给孩子提供帮助,并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职业感觉”、社交能力和其他软实力。
他们所采取的“协同培养”策略会使孩子在进入职场前,就获得足够多的能力、气质和毅力,持有更高的文化资本和个人能力,从而使得孩子更好地发展。在孩子进入职场的时,有背景的家长,还能够通过自己广泛的社会资本,帮助孩子更好地实求职和晋升。
如此一来,家庭背景就通过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三种途径,产生对下一代的影响。
而家庭比较贫困的父母,会过于依赖学校和公共机构,在教育中通常所采取的“散养放养”、“快乐教育”策略,虽然保护了孩子的天性,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机会,从而无法获得有利于职场发展的足够技能。
这些孩子进入职场后,很多职业技能和素养,都需要靠自己的试错和碰壁去习得,所以其职业发展之路,会比从小就获得职业感觉的同龄人要更缓慢、更坎坷。
大家都众所周知的一个事实是,国外顶尖大学中绝大多数学生,都来自中产或以上阶层。在中国如此,在美国这个阶层分化明显、大学学费昂贵的国家,更是如此。
其中原因,有贫困家庭孩子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较落后,从而导致的“被动考不上”,也有优秀的贫困孩子因自卑造成的“主动不敢考”等现象。
美国教育部门的数据显示,只有不到10%的贫困学生数学成绩拔尖,而家庭收入高的学生,占据数学高分成绩的48%。
在这样的成绩差距之下,两种家庭的孩子,在高中后所去的大学,自然也会完全不同。
越是精英大学,越是集中了家庭背景好的学生。
在哈佛、耶鲁法学院这样的精英大学,有60%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前10%的家庭,而只有5%的学生来自家庭年收入后50%的家庭。而且,基于同时,来自富裕家庭的孩子,进入精英大学的几率要比贫困家庭孩子高4倍。
在中国,情况亦是如此。在清华大学的学生中,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家庭占比更高,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家庭占比较低,呈现“倒金字塔型”。
经济学家也发现,很多成绩不错的贫困家庭孩子,都不敢报考精英大学。尽管这些学校有很好的补助政策,也可能提供非常有用的学业、职业能力培训支持,但这些孩子在高考之前就低估自己的能力。
并且,有的贫困孩子即使进入精英大学,也会因为“绝对的少数派”而被校方忽略。在一本专门描述名校贫困学生的书《Paying for the party》中,大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贫困学生的心理需求,导致很多孩子感到迷失、沮丧, 或产生心理问题,或承受不了压力选择退学。
我们已经知道,大学质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入水平,多数贫困家庭的学生只能去普通大学、专科学校,这也就造成他们很难在毕业后找到收入丰厚的工作。
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贫穷会成为心智的负担,即使没有人提醒你稀缺的存在,贫穷状态也会削弱智力和自控力。
而且长期的稀缺感,会在大脑中留下记忆,使人即使拥有了足够的钱,也会无法彻底摆脱紧张感。
比如,挨过饿的人,会长期过于关注食物,买菜做饭时也很容易准备过量,或饱受暴食症的困扰;小时候被严格限制零用钱的孩子,等自己有能力赚钱以后,依然会由于内心挥之不去的匮乏感,要么不敢花钱、永远感觉缺钱,要么挥霍无度,缺乏必要的理财理念。
这都是稀缺感造成的内心感官失调。
另外,神经科学家发现,长期处于贫穷状态下的孩子,其智商发展会存在一定的滞缓,这也是稀缺感对智力限制的证据。
稀缺会导致“管窥”,也就是说,内心的稀缺感一旦占了上风,人就会忽略了诗和远方,而只看到眼前的苟且。同一个人,哪怕他本来就拥有高智商,也会在稀缺状态下表现出比自身更低的智商。
如果一名学生整天为钱的事发愁,那么他对金钱的稀缺感,就会让他过度专注于缺钱这件事,自然无法专心学习和发展能力。
在大学的时候,他们容易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能力发展贡献极小的兼职中,从而没有过多的去考虑真正有用的事,更舍不得投资自己。
哪怕是工作以后,也会因为家庭负担、未来生计而对金钱关注过多,忽视了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相比于家庭富足,无需为生计发愁,从而可以专注于自身能力发展的同龄人,这些低收入背景的人,就可能更缺乏进步、提升、创新,拼搏等后劲。
对于家庭条件好的家长来说,让孩子读大学是一件不需要犹疑的事。
而对于条件不是很好,且掏出孩子学费都要费很大力气的家庭来说,尽管让孩子读大学未必能在这一代实现阶层的晋升,也或许无法与家庭禀赋优厚的孩子相匹敌,但如果与相似家庭背景、但没有读大学的同龄人相比,他们会获得的经济收入和隐性资源,将是高中学历者远远比不上的。
拼能力、拼学历,或者拼家庭,你总得有一样拿得出手。
既然贫困,无法在这一代中消除,但至少可以通过教育来逐渐淡化,在下一代或者下下一代来摆脱贫困。一代人的微小努力,也许会在下一代身上产生巨大的收益。加油,别灰心,你的努力日后一定会得到收获的。下一站,带上你的家人一起在世界精彩处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