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想过很多遍,“我怎么会来北京”。尤其在几夜连续的失眠过后,怨念地觉得上天所有的安排都不是对的,两个月的时间都不足以让我去熟悉一座城市,一个学校,一种路线,一群人,何况是这么高深而又无解的问题。
记得本科还没毕业之前,认识的朋友知道我将要去北京读研之后那种由衷羡慕和佩服的神情,以至于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可以洋洋得意的神情,现在看来,其实中间也是夹杂着对我的同情,那个眼神就好像在告诉我:“去北京?你早晚会扛不住的,只不过是换了个地方读两年书,会回来的。北京的压力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有多大,你早晚会明白的。”好像不需要两年时间,我只用了两个月,还只是读书不赚钱的两个月,我就大概懂了。
而我,说实话,想或不想都是没有意义的胡思乱想。我只是认为,每个人去到每座城,除了短暂旅行休闲之外的,大抵都是水到渠成的一件事,虽然是有着主观选择的因素,可是来到这座城的最初意愿会随着人事被拉长拉远,慢慢地,我们就会觉得“先安顿下来吧,不论做什么。”走在北京街上,每个神色匆匆的人背后是带着多么伟大的梦想来到这里的,你一定看不出来,但每个人带给你的感受却是相同的,生计和生活的两难之间,大多人还是先生计后生活,饥饿总会比爱情来得快,也会比热情持续得久。
贰
认识的一个小姐姐H,90年出生,毕业之后在北京摸爬滚打三年,这期间在法院当过实习,也在律所打过工,兼职更是家常便饭,谈了一个男生后来随着工作的原因分了,再后来,就自己努力了两年考到了贸大,她每次云淡风轻地跟我说寒暑假到处找教室找宿舍的时候我都觉得她是在倾诉她的遭遇,好像北京给她的只有这些。
每次一起聚餐吃饭的时候会聊到以后的发展,我们各自都在说着最好的理由来说服自己留不留在北京,好像这是当务之急又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大事,压力与机遇并存的城市,H也是了解的,比我们还要了解得透彻,北京给了她机会,给了她爱情,给了她懂事的代价,也给了她富于我们的阅历,我从来没问过她想不想要回安徽老家,只记得“十一”时她因为九天的小假期而雀跃的样子,收拾东西的时候,她一直都在说:“好几年没回家过节了,檀檀一定很想我。”回来时看到整个人都是新鲜而又重生的感觉,这个或许只有安徽能给她,可是其他的,她能够依靠自己把握的所有未来可期不可期的东西,都留在了北京。
叁
来北京之前我是我,而现在我还是我,自在自如却多愁善感,说到底我只是一个在贸大读书的研究僧,或许领会不到北京蜗居一代的梦中带泪,笑中有愁的情绪。可有些东西我还是明白的,比如说徘徊在遥不可及的未来和迫不及待的当下之间,我们每个人都犹如拿着号码牌排队等待下一秒的发生,至于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心存感谢地接受。
我在北京读书,或许未来仍会在北京,像大多数人一样带着县城里感受不到的压力和机遇,工作结婚生子过完一生。每个怀着暗暗的成就感来到北京的人,无非是在求一个机会,得到的却是无数个抓不住的失去,但没有关系,只要你在北京,你的能力,你的阅历,你的经历或许不会让你感到幸福,但会让你感到幸运。庆幸,你有了可能性,也因此有了可以回忆的闪光点。
所以,你呢?来北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