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旅行有个不好的习惯—丢东西。每次离开旅店时,先生都嘱咐我仔细的检查,我也确实仔细检查过了,可依然有东西拉下。虽说东西不大,例如墨镜、手链等等,但难免让人心情欠佳,自然而然也就直接影响到了这趟旅行的质量。
你问,两人会不会吵架?
架倒是吵不起来,毕竟错的一方太明显了。刚开始,先生难免会抱怨一两句,通常以调侃的语气,譬如“每次离开,不留下点纪念品是走不掉的吗?”、“嗯,我知道了,留了点念想给 x山,期望着下次再来,是吧?”
自知理亏的我只能尴尬的笑笑,闷头不语,心里干脆就以“当是送x山纪念品得了”来安慰自己。这么一想,反而觉得心安理得了。x山也似乎幻化成人形,手持我本无意送的礼物,笑嘻嘻的看着我说:“记得下次再来哟!”
印象中记得拉下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手机和一串手链了。手机倒还好,在赶火车前及时发现,加上是丢在旅店里,先生托人帮我找回来了。手链是找不回来了,洗手时被褪下,搁在景区卫生间的洗手盆旁,多半早被人捡去了。等我发现时,人已在山下了。手链是先生的小姨送的,红绳,中间穿着一块玉坠,长珠状,碧茵色,通透无杂,很是衬肤。我不太懂玉,只觉得小姨家境甚好,出手大方,自然这玉价值也不低了。
当时发现手链丢失后,先生是真的生气了,说话几乎也是吼出来:“你怎么老丢东西的?”
吼归吼,善后工作总得做。万一被谁谁谁看到,问起那串手链,怎么回答呢?我们一路上琢磨了好几个版本,我甚至还想到去玉器店买串差不多的手链,这是不是在剽窃莫泊桑大师《项链》的情节呢?
回来后有好一阵子,每次遇到先生家人,特别是小姨时都会心惊胆战,反复在脑子里模拟想好的托辞,幸运的是至今都没用上。
后来,每次出门旅行,离开旅店时,先生总会特别强调“仔细检查再离房”,但这招并不管用,每次回家后还是会发现,例如洗面奶、沐浴露、换洗的衣服之类会拉下,这些东西基本都属于我的私人物品,对我而言,价值不大,丢了也没觉得有啥可惜,先生更是察觉不到,我也就心安理得地将其定义为“预期送出的礼物”。
在先生看来,我对于检查的态度似乎却是越来越敷衍,他索性亲自上阵。每次离房时,总要亲身巡查一遍,从洗手间到淋浴房再到床头柜等等,每一处都必须经他那双火眼金睛雷达般从里到外扫描一番后,方可放心。好几个“预期送出的礼物”又被塞回了行李箱里。每次他在房内四处转悠时,总觉得自己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代,一脸肃寒的教导主任正站在那炯炯地看着我。
好在并不是天天旅行,看着自己的先生化身为中学时代的教导主任,那份不适也不过在几秒内,还能忍受。但在接下来的旅程中,我依然会被遗失的宿命所包围。而先生居然也和我抱有同样的焦虑——这次旅行又会丢什么呢?他以开玩笑的口气说了几次。
我们彼此对笑着,脸却有些僵着。
“列清单“,我想起了网上有人推荐的方法。试了几次,过于繁琐。一手拿清单,一手在行李箱里翻找核查,时不时的还得丢下清单,双手扒开行李箱,恨不得全身都钻进去翻找,这方法委实动静太大,不切实际,而且最重要的还是容易丢。核查到最后,人也疲了,有的瞄上一眼,说了句带了,看错或是没带全都有可能发生,可这一切只有抵达下一个目的地才会发现。
可旅行还得要继续,每次出门前为丢不丢东西这种事烦躁委实太影响心境。
不约而同的,我和先生设定了少带或不带的原则,带着的干脆也做好预期送出的打算,原则物品交由专人保管,这里的专人当然就是我先生了。
上月我和儿子单独去杭州旅行,先生把专人的责任郑重地转交给了儿子。
我列出的原则物品就是除了身份证、户口簿、车票外,就是儿子的点读笔和播放器。
先生一脸忧虑:“掉了怎么办?”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我认真的回复:“我看好了,下个月有点读笔和播放器的团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