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一定是美的战胜丑陋的,先进的战胜落后的,简洁的战胜复杂的。设计不仅是产品的包装、不仅是产品的灵魂,而且还是产品的线路图,和对未来的再创造。
这也是为什么,苹果总和时尚、潮流和艺术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都是在创造未来。
乔布斯被大多数人记得,是因为智能手机时代的到来。但他之所以能够带领苹果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乔布斯一直都看得到未来。并且能够构建从现在到未来的道路。
我认为,和普通人不同,创造者可以生活在四维时空。在创造者眼中,愿景、未来、核心价值、演化逻辑等等属于未来时空的东西,都已经存在于他的头脑之中,和他的初心和当下共存在一起。
当创造者开始设计时,他看得到未来人们生活方式的提升,看得到未来的美好,然后拿回到现在,进而又能够根据现在改进的情况推导出未来。这就是乔布斯设计能力的来源。这种设计能力是可以被训练的。如果你还保有自己的天性,你还有伟大的抱负,你相信未来会变得更美好并愿意感受和发现,或许你达不到乔布斯的高度,但你总可以做得比现在好一些,再好一些。
当然,这是经历了无数失败的。iPhone 4是乔布斯设计的新高度,但当时的天线门险些让苹果毁于一旦。创造就意味着要忍受无数次的失败,和外界的打击,那种从容微笑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炼狱。
但也正因为这样,才能做出最优秀的产品。所有的失败都是值得的。让我们来看一看乔布斯对设计的理解,以及苹果对设计的理解。如果仍然用一句话来概括苹果的设计,依然是“Think Different”。
1.设计就意味着不断抛弃过去,向前走。
2013年6月10日,iOS 7发布,这一全新设计彻底抛弃了拟物设计。当时,我和小伙伴讨论时说,苹果必须这么做,这样才会让用户聚焦到手机本身的实际功能,将之作为新的底层,而赋予更多的含义。如果icon(图标)不能脱离具象,那么未来就无法生长。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艾弗说,我们了解到人们已经习惯了接触玻璃这件事,他们不再需要实体的按钮,同时也理解了这样的好处。于是,我们有了一个难以置信的机会,不必如此直白地用物理世界的词汇来做比喻。
如果没有不断地审视过去、现在和未来,这种创造就不会发生。设计最主要的并非是标新立异,而是要达到更好的未来;要达到更好的未来,往往需要我们重构过去的基础。就好比,只有脱离了拟物设计的“扁平化”时代,才有可能被赋予移动时代的全新精神继续向前。
2.设计的目的不是为了创新,而是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1996年,乔布斯这样解释“设计”:“这是个有趣的词。许多人认为设计就是外观,但是如果你更深入地思考,设计其实是关于一件事物如何运作的方法。”
在当下,智能手机已经开始比拼硬件参数时,苹果依然不为所动。从参数上看,iPhone 6采用的硬件已经相对落后了,但iPhone整体的效果(包括销量)却远远超过安卓手机。
“看看相机的规格,许多公司疯狂追赶着高像素,但是受限于小尺寸的感光元件,相片品质通常糟透了。”苹果软件工程高级副总裁Federighi(克雷格·费德里吉)谈到设计的时候说,“我们的家人关心的是如何拍到一张好相片,而不是有多少像素。我们在关于手机生产的所有决定中,都带着类似的想法。”
“就是这样。”艾夫补充说,“我们在乎设计中你看不见的那些内在逻辑,因为这才是正确的。”
3.设计关乎产品哲学。
设计即产品。因为苹果是产品导向的公司,所以乔布斯认为,艾弗所做的工作“不仅仅是设计师”。在设计哲学上,艾弗崇尚德国工业设计师拉姆斯的“少即是多”设计理念;而乔布斯则延续了苹果设计哲学——“至繁归于至简”。
极简主义成为苹果的设计哲学和产品哲学。聚焦、纯粹、简化,成为苹果产品创新中反复考虑的基本原则。
需要说明的是,极简主义并非简单,而是要实现“功能强大、操作简单”,一个按钮当然简单,但若不能完成工作也毫无用处。苹果只有一个Home实体键,不仅能够完成智能手机的全部操作,还比安卓手机的用户体验更好。
4.设计的未来视野。
最近我发现一个真理:思维即格局。只有打破想象力的边框,才会有飞越无限的可能。
有人认为自己刚毕业,不可能做很多事;有人认为需要向前辈学习很多经验才能去做事,我认为,这都是被思维限制住的典型案例。一个认为自己初出茅庐所以不可能把事做对的人,是不可能做出精彩的事的。
乔布斯成名时只有21岁,艾弗今年才46岁,更不要说扎克伯格以及Snapchat创始人……创造力和年纪、经验甚至智商都没有关系。但创造力和思维、视野都密切相关。设计也一样。
5.设计需要柔软的灵魂。
为什么苹果能够被乔布斯拯救?因为苹果当时依然有伟大的品牌、伟大的创意、伟大的人才,只是因为现实中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目标;失去目标以后,再经受的磨难就失去了意义。
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变得冷漠。当我们看到乔布斯经常落泪时,谁能说他是因为软弱?正是因为我们有如此丰富的感情,我们感受着如此丰富的美好和存在,我们才有更加蓬勃和张扬的创造力。
只有我们自己内心共鸣,我们才能唤醒每个人内心尘封的渴望。
我认为,强者生存的模式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世界将由艺术家和产品驱动。懂得管理和做生意依然可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那是另外一种创新工具),但最伟大的创造,将由更深刻理解生活的艺术家来接棒。
我们必须时刻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死亡诗社》
©本文作者赵博思,专注创新哲学和实践管理,节选自《乔布斯到底给苹果留下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