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到一个前辈文友发文说;“每天看到那么多人标榜自己多努力,听着真反胃。”我仿佛被抽了一记耳光。因为不久前我刚在某平台发表了一篇热门鸡汤文,题目就叫:《我这么努力,啥啥啥》。
在反鸡汤,反成功学的年代,人人恨不得手泼鸡汤,脚踩成功学。可是,在我的世界里,我一直认为努力是一个很美好的一个词,怎么就成了贬义词?
“我成绩不好,只是因为我不想努力学习而已。”
“我没成功,只是因为我不想那么努力工作而已。”
不管是校园还是职场,持有以上论调的大有人在。学生时代,出于青春期的小虚荣,把成绩不好归于不努力,那是小孩子的见识,无可厚非。但是身为职场人,再为自己找借口,或者是真心觉得“努力”并不光彩,那我无话可说。
“学霸”分两种,一种是“真学霸”,大概就是类似《欢乐颂》中的安迪,天资超群,不需费力就轻松取得遥遥领先的傲人成绩;另一种是“伪学霸”,有点像关雎尔那样,其实天资一般,为了取得成功,必须付出超常的努力,所以经常加班加点。“学渣”也分两种,一种是“真学渣”,脑袋愚钝真的怎么学都学不会;另外一种是“伪学渣”,平时贪玩不学习,一旦努力很快就变成一匹黑马,杀将出来。
曾经,我也是一个不敢承认自己努力的人。记忆深刻的是初三年级的某次家长会后,爸爸对我转达了语文老师对我的评价,大意是“像XX这样不够聪明的女生,初中阶段靠着死记硬背的努力可以取得好成绩,到了高中就很难保持优秀的成绩了”。闻言,我心头一震。一直以来,作为语文课代表的我深得语文老师喜欢,我以为这种喜欢应该是带着真诚的肯定。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语文老师背地里会以“死记硬背”来评价我。
“死记硬背”这个词语文老师曾经用来评价隔壁班级的某位女生。那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女生,在我们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初中,她的综合成绩长期稳定地保持年段前五名内。但她又是一位过分内向安静的女孩子,齐耳的短发、淡淡的笑容、匆忙的脚步、伏案学习的身影,是她给我的深刻印象。
有一次和语文老师闲聊说起这个“偶像级”的女生,我语带羡慕,语文老师却不屑一顾:“据说她体育课都不上,课间也不休息,一直在学习,这样死读书的人上了高中肯定跟不上。”结果呢?这个女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后又考上了重点大学。而语文老师曾经很喜欢的一个“很聪明学习不费劲”的女生中考失利,最后上了中专。
这些都是后话,只记得当年得到语文老师这个评价后,我一度怀疑过自己,甚至刻意表现得不那么刻苦,晚自习回家后还去追八点档的电视剧,第二天在教室里侃侃而谈,以示自己“没那么努力”。结果就是当月月考成绩马上退步一大截,从此警醒:我这种“天资一般”的人,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努力,别无选择。
高考前,我也曾面临过要不要努力的选择。不止是否因为高三压力过大的反弹,当时班级风气突然变得很诡异,黑板上的高考倒计时数字在一天天减少,可是班里的学习氛围却一天天减弱。有人从家里带来DVD接上教室的电视,在每个没有老师巡逻的中午、傍晚甚至自习课时间播放影片。同时,“抓紧时间早恋”的风气也渐浓。努力学习,反倒成了异类。
当年因为家里的小变故,考上大学逃离原生家庭是我的迫切愿望,更不要说寒窗十二载全看这最后的冲刺了。
想明白了这些道理,我把自己的“高考复习计划”公然贴在了课桌上,带着一股“宣誓”的勇气。每天坐在座位上,看着精确到每时每刻的计划表,我马上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对着身边的吵吵嚷嚷也就自动屏蔽。最终高考的结果是:我逆流而上意外考了班级第一名。而之前的屡次模拟测试我最多也就考个第三名而已。事实上,高考我并没有超常发挥,而是别人退步了。
高考后,很多人面临是否复读的抉择。而我,因为已然付出了十分的努力,虽然没有考上“211”“985”等名校,但是我得到了能力范围内较好的结果,也就没有“当初要是”的遗憾,所以我无悔又开心地去大学报到。
去年底,机缘巧合我接触到了一批同样喜欢文字的人,不同的是这之前我仅仅只是喜欢,却不曾为此努力过。他们有的是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场人,有的是在家带娃的全职妈妈,都不是专业码字人,只是因为心中对文字的热爱,用别人刷朋友圈、八卦闲聊的零碎时间拿来努力,把思想转化为笔下的文字,有的已经成为各写作平台的签约写手,有的已经到处发稿甚至出书。
震惊之余,我加入了他们的队伍,开始挤时间坚持码字。经过一段时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努力,我也开始偶尔发表点小文,也算是努力过后有了小小的收获。虽然比起他们差距很大,至少也在有意识地努力了。
努力真的很美好,找准方向,每天努力一点点,短则一个月,长则一年,你会遇见全新的自己。
我努力,我开心。
作者简介:林叨叨。85后射手女。前媒体人,现从事地产文案策划。拥有一颗想要流浪的心,却羁绊于工作生活两点一线的苟且,业余看书码字和带娃。愿我的文字,能带给你一段温暖的陪伴。文字首发个人公众号,欢迎转发本文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