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中妈妈要给孩子送一份生日礼物,这很平常。不平常的是母亲送出礼物的方式,很“虐”。很大的惊吓,背后是很大的惊喜!我相信每一个孩子以如此方式收到一份生日礼物,都会满心欢喜、印象难忘!
中国妈妈也会给孩子送生日礼物,通常是包装精美后送给孩子,赠上各种祝福,说得最多的是:身体健康,学业进步,考上理想学校。
呵呵,这也没有什么不好,毕竟东西文化有差异,我们有自己的传统。
但在这个送礼物的行为表达形式上,折射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与生命状态。黑人妈妈“幽默”的背后,是积极的人生观。
她把这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散发到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角落。这不仅仅是一份生日礼物,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所以,我们就不难理解国外的孩子为什么总是那么快乐、积极、自信,阳光灿烂了!
目前中国的教育,更多的是重视孩子功利的目标。名利双收就是成功的主要标志。
为了追逐这单一性的成功目标,绝大部分孩子的成长历程都充满了焦虑,焦虑的父母以及焦虑的孩子。
积极心理学把人生模式分为四种汉堡模型
第一种汉堡虽然味道诱人,却是标准的垃圾食物。吃它等于享受了现在的快乐,却为未来埋下了痛苦。这样的人被称为“享乐主义型”。
第二种汉堡虽然口味差,可里面全是有机食物,食用这些汉堡可以确保身体健康,但却让食用者吃得很痛苦。这类人与“享乐主义型”相反,为了追求未来的快乐,承受着现在的痛苦。
第三种汉堡最糟,既不好吃也不健康,如果吃了它,不但现在无法享受美味,日后还会影响健康。他们既不享受当下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这类人称之为“虚无主义型”。
而上述不是我们全部的选择,有没有一种汉堡既好吃又健康呢?
第四种汉堡就是“积极幸福型”,人们不但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而且透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从这四个汉堡模型,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绝大多数的父母最爱吃的就是第二种汉堡。他们认为此刻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成功的必由之路。
因为这样的人生价值观,中国父母自孩子两三岁起穿梭于各种早教机构,到找关系进最好的幼儿园,到参加各种应接不暇的补习辅导班,到每个阶段的升读,开始了无休止的焦虑奔波。
好像不赢在起跑线上便注定了输掉一切。
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就是一场竞赛,一场寄托了他们自己破碎梦想与希望的竞赛,不是输便是赢,没有第三种结果。
显然,第一种结果也是不被接受的,孩子你只能赢,不然你就完了。
中国父母无法幽默,无法轻盈,无法快乐,也无法做自己。他们是听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祖训长大的。
后者按今天的理解应该是:只有经历过内心痛苦、筋骨劳累、受过饥寒,挨过贫困的人,才能担负起大任,成为有用的人。
我一直觉得这个解释其实不尽然,我更喜欢自己的解读:不是只有经历过如斯痛苦折磨才能成就。
孟子老人家或许更想表达的是,当我们的人生遭遇这些痛苦磨难的时候,我们应该有这种积极的态度与心智。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呢?
其实可以自嘲,可以臣服,可以幽默,可以潇潇洒洒,喝一杯苦酒,唱万古风流的啊!
所以,苦妈妈又怎能结出甜瓜瓜?
这些年在我的课程与个案中,我见过太多这样的中国妈妈以及孩子,他们是典型的苦妈妈结出的苦瓜瓜。
有一个高中的孩子,来找我前已经在医院长期接受药物治疗,曾有由于癔症犯病昏厥在地由急救车送往医院的病史。
在深入个案的过程当中,才知道孩子的重度抑郁源于母亲从小到大对他学习的催逼以及人生的操控。他告诉我他从来没有快乐过,从小学开始,他每晚都在补习社或某个老师家中度过。
他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晚饭,大多是在车上吃的。小学时他是篮球队队长,篮球是他的第二生命,他的最爱。
但小升初前,母亲为了确保他考上重点中学,强行要求他放弃带领已经打入市决赛的球队继续比赛。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母亲最后还是以学业为重为由拒绝了他篮球的梦想。
结果本来一路斩胜的球队因为临时换了队长,最后无缘名次。从小到大极其优秀的男孩子,就这样在这些种种压抑中到高中终于崩溃了。
这里有一个事实是,爱吃第二个汉堡的妈妈,也是被爱吃第二个汉堡的妈妈养育长大的。试想,一个同样被切断了与自己感受链接,同样被施了“只有受苦才能成功”的魔咒长大的妈妈,又如何有能力允许自己的孩子很快乐?为了那个终极的成功,他们会几代人轮回在吃苦的命运里。这是何等一种悲哀!
大量事实证明,爱吃第二种汉堡的妈妈养育的孩子,最后大多会爱上第三种汉堡,成为彻底的“虚无主义者”。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已经失去了意义。
反观黑人妈妈吃的是第四个汉堡。这样的妈妈不认为人生是一场只有输赢的竞赛,结果很重要,但过程更重要。
她可能很小的时候就懂得尽情享受生活带给她的一切,并以感恩的心把欢乐带给身边每一个人,包括她的孩子。而感染到这种精神力量长大的孩子,总能保存那份天真好奇,在每一个当下,顺景逆境之中,始终热爱自己热爱生活,从而拥抱人生。
也就是说,吃第四个汉堡的黑人妈妈,能带给孩子幸福感。
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生命本身的意图与意义,是人类存在的目标和终点。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曾说过,“人类刻苦勤勉的终点就是获得幸福,因此才有了艺术创作,科学发明,法律规定,以及社会的变革”。
无论是物质上还是名望上的追求,其最终都是追求幸福的手段。
如此,在吃第二种汉堡的中国妈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如果让孩子失去了每个当下的小快乐与小幸福,纵然取得多大的成就,皆是虚无。
在一个对“幸福感”研究的综述中,积极心理学家桑妮亚.吕波密斯基、劳拉.金等提出,“幸福的人在生活的各种层面都非常容易获得成功,包括婚姻、友谊、收入及健康状况”。幸福本身可以带来更多成功!
如此,在吃第二种汉堡的中国妈妈,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只有让孩子在每个当下感到快乐幸福,孩子才能有健康的人格,强大的生命力,冲破种种局限与困境,最终拥有真正成功的人生!
积极是伟大的人性!套用国学大师冯友兰的名句:“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非曰能之,愿学焉。”
作为妈妈,让自己幸福,让孩子幸福,或许不是一个容易的目标,但不管怎样,追寻幸福的过程本身就能产生积极正面的心灵能量,这便已走在幸福的路上!
扫二维码关注,获取更多高品质家庭教育内容。
更多家庭教育的资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华夏上善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