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左右的剧、以同仁堂历史为蓝本,反映了中国时代变迁(清末、八国到侵华)下的家族故事。动荡社会生活画卷、世态炎凉命运之歌。
一、家(包容)
三爷年轻时,自私自利(分家前贪污),出卖家族(与跟外人合伙坑家族),薄情寡义(刺激中伤妹妹)、伤天害理(绑架贝勒小孩),恩将仇报(多次出卖家族),坏事做绝(汉奸导致妹妹被强奸)。在一般价值观里,死多少遍都应该,早应万劫不复。
二爷本就窝囊,对三爷不管不顾还算合理,奇怪的是,先后当家的二奶奶从来没放弃他,白景琦即便数次跟他打架,也一直当他三叔,血脉的认同、高度的包容。
家是大家,三代同堂,爷爷、二奶奶、景琦堂兄弟都没太分彼此。大爷夫妇早年离去,二奶奶对大房姊妹视如己出,家产分其四成。在是非面前,即使景琦追打三叔,三爷两个儿子也从来不站在三爷一边。或许,这就是家和万事兴最大的诠释。
最后,民族英雄居然诞生了,二奶奶死后,三爷灵前痛哭,痛诉自己过去种种不是。当汉奸逼上门,他假意愿为新药行会长,为白家挡灾,实则当众怒斥汉奸,自杀以争民族之气,免白家之难。
二、善良
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白家的大爷白颖园,宅心仁厚。曾经在路边救了一个老太太的命,这一的善举帮自己捡回一条命。对白如下:
老爷:颖园怎没跟我说过,这点事可能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了吧。
狱卒:他究竟救了多少人啊,可我就一个妈!对于我来说,这就是涌泉之恩!
老爷:他是大夫,治病救人是应该的。
狱卒:怎么叫应该的呢?这年头人穷别人躲都来不及,哪还能免费看病又送药,还反过来给银子!
狱卒为了报答救母之恩,用一个死囚“偷梁换柱”,终于给他捡回一条命。
善良的白颖园秉承家族治穷人病不收钱的原则,随手挽救了路边老太太的性命,善念也在人间流淌、传承,老太的儿子狱卒知恩图报,用自己大智慧,一次次保住了白颖园的性命,化解了白家的危机。
二奶奶舍命保大爷,与其是保住亲哥的命,更是保住了白家善的信仰。到了景琦手里,举手烧掉几万价值的缺斤少两药品,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善的传承。
家族的兴旺发达,文明的亘古长存,需要有文化、信仰、敬畏的传承。
这信仰,如同白家那副匾: “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修合原指配药)
三、恩怨
还是与人为善,和气生财。和气生财不只是一句话,背后刻着经验、刻着故事。
白家把脉招王爷轰出,白家小妹摔坏自己小孩招婆家怨恨。几份恩怨,由小事起,由面子起,由咽不下这口气而盛,由冤冤相报而到达顶峰。二奶奶不断化解,颇耗心血,王爷、关家也在不断怨恨中,永无宁日直至家道中落。
四、教育
1.有教无类
白景琦(主角,陈宝国)小时候是个孙悟空,是个奇葩,生来不哭,不怕疼(用碳烫手臂),不怕打(骗小朋友喝他的尿),不服管教(气走了十几个私塾老师),被绑架了还在评论人功夫,8、9岁跟三叔逛妓院,赶出家门就当街乞讨,众目睽睽登台唱京剧。
这么个孩子,二奶奶几乎已绝望。然而季师傅(张丰毅)说:我看着孩子很好,听话的未必出息,不听话的长大未必没出息;大可不必管得循规蹈矩;龙生九子,个个不同;这孩子生来不会哭,自然带着一种刚性,生来就笑,那是把世事看透了;历史上帝王将相,哪一个不是犯上作乱起家的……
辩证看问题,有教无类,文武全才的季先生(神机营教头、死于抗八国联军)教了孩子没多久,也让孩子文武兼资,自己沉迷于学习,活出了一个潇洒通透的人生,成就光耀门庭的大掌柜。
2.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比管教有用
先生的眼光不会轻易看死小孩,而小孩的父亲,在他生命中也是个不容忽视的角色;这是窝窝囊囊很认真说自己不如女人的男人,凡事没主意,喜欢文房四宝,带孩子疯、带孩子玩是把好手,从来没有真凶过捣蛋儿子,被老婆连着被子扔出去,就带着儿子在院子里生柴火,父子长谈,他告诉儿子自己是:“一生襟抱未曾开”
于是、这一生,儿子不曾为父亲自卑,在他眼里,父亲从来不窝囊,景琦对母亲的反驳:”我爸爸怎么窝囊了?他是一生襟抱未曾开!
前段时间,老哥说慈父严母好,比慈母严父好,景琦就拥有这么对父母。父亲性格窝囊,不妨碍他在文化知识、专业上的追求,大爷走后,白家的核心竞争力—药配方,其实一直是二爷的事。一直带着儿子疯、玩着,幼稚着,没想到儿子在药房摸爬滚打也潜移默化受到影响(也有老师的作用),直到有一天意外发现儿子能达出配药的方法,专业的“十八反”(指中药药性相反,不能混搭),以及大胆有魄力的用药手法,一时惊喜连连、老怀大慰,不是说甚是好。
五、魄力
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人巢穴,待俺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来自京剧《挑滑车》(《说岳全传》少年英雄高宠)
穿插全文的一句戏词,有眼界、判断、勇气、决心。在白景琦人生里屡次出现,小时候、八国联军、日本侵略、商界对手、家族阻力。回头看,白景琦说时,有时候需要勇气,有时候需要决心,有时豪情万丈,有时韬光养晦,有时志得意满,有时慷慨悲壮。没有点狠劲、没有点决心,也就背不起这世俗的是是非非,扛不下家族这千斤重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