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结构的社会,意味着基层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处于整个社会中较为低下的位置。
先定义下基层工作:就是你做好了是本分,做不好一堆麻烦;非基层工作就是,你做好了有人翘大拇指,做不好有人拍拍肩头,说下次再来。
个人最挫败的感觉,来自跟基层正F部门打交道的经验。深圳已经是很开明的城市了,几次飞去户口所在街道办和派出所办各种手续,户籍证明,准生证,以及上户口等,都让我怀疑办事员是专门来刁难人民的。
明明在电话里已经确认过,坐飞机到跟前了,又突然让你再带一个材料,这还是跟打电话的是同一个人;
各种证件单独使用时没有任何权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社保卡,xx 证明,得一样不少联合起来才有效力,仿佛没有身份证和户口本就能把结婚证和社保卡办出来一样;
就不说各种死循环了,A 部门让你先去 B 部门开证明,B 部门说得 A 部门先盖章。
这里有各种制度权责不清晰,基层人员怕担责的原因,都可以理解;但在这个过程中频频出现的,是办事人员逻辑性,理解力,表达能力,同理心,情绪控制,方方面面能力的缺乏,以至于一件事能否一次办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运气。
有一次去办公证,公证处两个小姑娘,右边的小姑娘不知道那天碰到什么不顺心的事,在我排队的那一个小时里,拒掉了所有人的公证请求,过程中嗓门极大,极不耐烦,且拒掉的理由五花八门;幸亏我排的是另外一个小姑娘的队,这小姑娘低头专心审材料,几乎所有人都过了。
这类困惑后来我有点清楚了:如果一个人办事能力强,各方面素质都好,她/他早就被提拔了,或者跳槽去做待遇更好的工作了;所以还在基层的人员,通常是刚毕业经验阅历都不足的同学,或者综合素质确实不高的科员。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其它低收入低福利的领域,比如幼师。北大清华心理专业的毕业生,是不会去你家小区幼儿园做幼师的;而专业的师范学校,其招生的要求,都低于综合性重点大学,也低于类似医科这样热门的专科院校。当你重点院校毕业,又为人父母,有了若干年社会阅历之后,看孩子的时候依然表现出厌倦,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就不要指望幼师群体能有多好的表现。
还有一类是客服。每每打客服,如果你的案例稍微有点特别,偏离了“主流”案例,很少有客服人员会在电话那头帮你积极的想办法,从你的角度,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一起出主意;通常都是以安抚为主,或者告诉你问题记下来了,上升到主管了,回头会给你打电话,然后又是杳无音信。直到你有足够影响力,在微博微信上把事情闹大了,才会有金字塔稍微往上一级的人联系你。
彼得原理
有什么解吗?彼得原理也告诉我们:在层级结构中,如果用现有业绩作为提拔的依据,每个人都会被提拔到无法胜任的位置。
重新定义与定价
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不改变金字塔结构,而是重新考虑金字塔每一层的任职条件,重新为一些工作定价。比如幼师,比如客服,如果这是重要的工作,那么就需要给它们定义更准确的标准,更高的门槛,提升待遇,吸引有能力的人从事这些工作。比如英国的幼师,多集中在30~50岁。
另一种思路是构建由大量小型社团组成的扁平化社会。(当然根据复杂科学网络理论,这大量的小型社团组成的彼此影响的网络,必然会出现超大的中心节点,带来新的问题。比如在互联网平台上浮现出的 Facebook,Google 等,其影响力甚至可与正F匹敌。)小型社团功能独立完整,每一个人的意愿和能力都会得到激发,行为的反馈及时且直接,促使个人和组织水平不断提高。这类社会组织形态只在人类社会早期出现过,根据螺旋上升理论,未来不是不可能重新出现...)
目前看,可操作性更大的,是在金字塔框架下,为错配的工作重新定位与定价。
错误的定位和定价会影响到组织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期待各社会组织重新审视影响到自己未来的每类工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