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意志力不持久的人,这点我自己非常明白。
记得小时候读书,不知道怎么搞的就喜欢上了文字,喜欢她在你的任意拼凑下就形成了一句完美的词句,尔后就可以成为一篇不错的文章!当时语文老师是一位四十多岁的男老师,非常关爱我们,他教我们学会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带个手抄本,随时记录自己看过的觉得好的词句,还有自己突发的瞬间灵感。就这样我记住了老师的话,我写的作文和日记都能得到大家的好评。
七零后的我们,读书时就是八十年代初,哪有现在互联网年代那么方便啊!老师发现我们写作水平不错就鼓励我们投稿,费了多少的时间和心思去写啊,都是老师帮忙投出去的,可是石头沉大海,一腔的热情也没了。
读书的路是艰辛的。家里姊妹六个,读小学就被父亲叫回来三次,奶奶去世的早,没人带妹妹,由于成绩好总是被老师叫回学校了,好不容易考上了初中,没过多久又被父亲叫回家,我知道,我与学校无缘了,在痛哭一场后,带上所有东西回家,从此就在家扮演奶奶的角色。
眼泪总是在睡着之后流湿了枕巾,我自己都能感觉梦中的哭泣!母亲没说什么,只是偷偷掉泪。就算这样,我仍然爱着写作,读书的最好乐趣,也是因为每天都能有作文写。有时候半夜醒来,觉得有好多的话要说,如是,半夜起来,打着电筒,写写画画,再去睡睡。
丢掉这份爱好是和我老公认识以后,他比较敏感,我曾经喜欢一个男孩,全部写在日记里,他一次不经意看到了,似乎明白我是一个感情丰富的人,总觉得我爱看书爱写写画画,是活在幻想世界的人,开始他忍耐,终于有一次爆发了,我们大吵一架,我把我从会写的时候就开始写日记的所有本子全撕了,烧掉!
现在想起来,好后悔!那里有我成长的点滴,有少女该做的梦,有很多自己没事翻阅都感叹的心理情感和美妙的词句,没了,全没了!
从此,我不再写东西,不再写日记,我让自己就是为了生活而生活。
看过好报的一篇文章,里面说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生家庭,每个原生家庭或多或少都在影响着这个家庭的孩子,我深有同感!所以,和老公有一些思想观念上的分歧也是正常的,我妥协了他的实在,毕竟要过日子啊!
生活过得很平静,之前孩子小,自己买了车,虽不算太好,起码出行方便了;也做了楼房,门口有大大的院子,也算是有家了。但是孩子大了才知道,我们丢了最根本的东西,没有好好去培养孩子。得与失之间,在未经历之前,都不曾去好好规划!
都说四十不惑,确实是的,到这个时候才明白,浪费了好多时间,没有好好地计划,没有去想想未来的样子和会发生的事情。和我们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其实,归根结底,就是没有去逼自己一把,都是为了眼前的生活,放弃了长远的规划!其实,我们可以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利用闲余的时间,让你的爱好一直持续,也许累积到一定的时候,就会有所成就。
活反了,我常这样说,不知道别人是不是也这样想过,我们习惯了处理眼前的事情,忘记了做长远规划,是时候逼自己一把,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