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在襁褓之中完全依赖于父母,依靠大声啼哭表达自己的需求,用满足的熟睡、笑脸、手舞足蹈表达自己快乐。婴儿的哭闹含义太丰富了,父母总猜错,哭闹不断升级,直到父母领悟到自己的需求。婴儿每天总有一些小变化、小惊喜,为父母带来很多的欢乐和惊喜。
以我为例,我下班一进家门就会着急要看看小家伙,逗逗他,左看看右看看,看他个头、看他的新动作、看他的新造型、看他的咯咯笑。我很享受和孩子这般互相依赖的陪伴期。
接下来,我们陪着小家伙要一起成长,拉着他的小手去上学、一起玩耍、一起做作业……
小孩出生后,小孩的趣事成为了我和同事的“重大话题”。我也常向同事打听到很多养娃经。比如,孩子小的时候,不能娇生惯养,过于溺爱养成小皇帝。又比如,到上学时,一定要多辅导,多上辅导班。再仔细打听,为了小孩放学还可以在学校待着,他们家上幼儿园大班的小孩报了两个辅导班,学舞蹈、英语。
不能过于溺爱小孩的道理很好懂。而对于早早上辅导班,我心存疑虑。
很多家长太过依赖于辅导班。辅导班可以分担家长陪伴小孩的时间。小孩的教育也可以“甩包袱”,统统交给辅导班。小孩失去主动探寻自己爱好的过程,被迫接收家长和老师为他安排的各种格式化的课程。家长看到小孩通过辅导班获得一个个奖项,高兴得眉开眼笑,孩子终于赢在了起跑线。于是,家长有了让小孩上辅导班的瘾,上得辅导班越多瘾越大。至于小孩开不开心、是否真的喜欢辅导课程,那都被忽略了。
回忆自己小时候,作为留守儿童,有自我独立的客观环境。那是我身边就只有不识字的奶奶陪着,根本无法帮我辅导功课、帮我做作业。放学后,我自己安排自己的课外的学习时间,自己做完作业,自己解答难题。
当自己发现没有人在身旁帮忙时,学习的独立性超过一般的同龄人,自己的自学能力也有很大的锻炼,就连胆子也大了起来。记得小学,老师要求每次考试都要家长签名,有时邻居家家长没空,自己硬着头皮临摹家长的笔迹签上了。
将来,孩子也要和我一样学会独立学习和思考。我们可以提供适度的帮助和启发,加速他成长,但不可以完全去依赖辅导班。我不主张,小孩被家长盲目跟风的撵着去上辅导班。
现在辅导班像雨后春笋一般,遍地开花。有的学钢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有的学唱歌、英语、演讲等语言训练,有的学舞蹈、画画等文艺课……而家长忽略了小孩的自身兴趣,完全凭借自己主观感受,家长让小孩上辅导班的瘾要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