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际关系解构经济现象。大家好,我是李丰毅。
很多人投资言必称巴菲特、价值投资,但什么才是“价值投资”呢?谁也说不清,价值投资就像一个框,各怀鬼胎的人将各种概念都往里面装,但实际上巴菲特也没有说起什么才是价值投资。
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绝大部分人来说,他们都是不适宜投资的,如果一定要学就,也不是应该学巴菲特,而是芒格。
查理·芒格,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副主席,沃伦·巴菲特的黄金搭档,他们联手创造了有史以来最优秀的投资记录——伯克希尔哈撒韦年均20.3%的复合收益率,推动股价从19美元升至现在约34万美元。
为什么要学芒格,而不是巴菲特?这是由大部分人的人际关系模型决定的。芒格是自上而下型,而巴菲特是自下而上型。有些能力是不能跨界学来,自下而上型朋友的本事是自上而下型朋友学不来。而大部分投资者偏偏就是自上而下型。
为什么自上而下型的投资者会更多?原因有两个:
一、他们的占比本身就比较多。前面的文章我李丰毅谈到的人际关系模型有20个基本模型,这20个模型中有8个是自下而上型的,剩下的12个都可以认为是自上而下型的(橄榄型的4个其实就自上而下型的一个变种);
二、自下而上型的人年轻的时候普遍没有钱去投资。因为给力的人际关系普遍出现在生命的后段,能在年轻的时候就积累到资本去投资的人始终是占少数。
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两者的人际关系模型,芒格的人际关系模型如下:
芒格是以长辈、名誉地位和技术为用,朋辈男性为中性,以朋辈女性、晚辈为忌。名誉地位和技术,也指的是硬核技术,这一点在芒格中尤为突出。(这个模型就是我们之前谈到学者老吴的模型)
而巴菲特的人际关系模型如下:
巴菲特是以父亲、朋辈女性、晚辈为用,名誉地位和技术为中性,以长辈和朋辈男性为忌。朋辈女性也指的是财商,晚辈也值得是下属、投资。(这个模型就是我们之前谈到通讯巨头老大R总的模型)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这两个人的组合刚刚是将大部分他们身边大部分的人际关系都包括了,除了朋辈男性。“长辈”、“名誉地位和技术”、“朋辈女性”、“晚辈”对应的就“资本方(投资人)”、“硬核技术”、“财商/财技”、“投资”,这四项技能组合去做投资基本就涵盖了一个牛叉公司所有成功要素。
但他们偏偏都不是以朋辈男性为用,而恰好他们就是朋辈男性,即他们之间其实是没有说谁是有那种强链接关系的,他们能够维系好关系几十年都不散伙,真的难道。
梁宁讲组织关系谈到,三流组织共同规则、二流组织共同利益,一流组织共同信仰,顶级组织至情至性。
他们两个人的关系恐怕就是这种至情至性的关系吧。
当然,上述也只是说明他们的合作是天作之合。好了,我们先看看巴菲特的特点:朋辈女性、晚辈对应的是财商、下属和投资。
巴菲特除了自身超强的财商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依仗的是他的团队。要知道巴菲特绝大部分的投资收益都是他50岁之后获得的,一个五六十岁、甚至更老的人有没有足够多的精力去理解这个一直在变的世界?我想是很有的,但无论如何也精力有限。
巴菲特的更重要是依靠他的团队,这个团队之于他就是下属晚辈。看似是巴菲特的投资决策,实际是这个团队分析出来的结果最后由巴菲特拍板而已。为什么他不怎么投科技股?年龄大了,精力有限,很多事情理解不了,理解不了当然不投。
之前提到自上而下型是收敛,而自下而上型是发散。发散型的特点就是下属晚辈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不断的增加。
所以如果要想学巴菲特的价值投资,首先要年龄足够大,然后是可以利用的下属晚辈足够多。就这两点大部分朋友如果目前想投资都是做不到的。
由此,芒格就更加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为用的两个贵人:长辈、名誉地位和技术。
芒格认为,投资者应该糅合来自各个传统学科的分析工具、方法公式,这些学科包括:历史、心理、生理、数学、工程、生物、物理、化学、统计、经济等。芒格的理论基础是:几乎每个系统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熟练地运用来自不同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才能理解这些系统。这其实就是“长辈”所代表的含义,其实就是吸收和学习知识。
芒格也认为,须要常常站在投资理论系统之外想问题。对于成绩,他自称是来自“不断寻找更好的思维方法”和愿意“预先”进行严格的准备,也来自他的多学科研究模型所带来的非凡成果。来他总结出非常多的指导原则,后来就写成了《穷查理宝典》。这些规则实际上是他硬核知识——名誉地位和技术——的表现。
在投资界,更多的大佬其实就芒格这一套,例如桥水基金的瑞达利欧,他写的《原则》其实和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实际上都是一个行为的准则,用众多的准则去限制个人无限的欲望,从而让投资落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果巴菲特是无招,芒格就是有招。无招需要天赋,但有招需要的是努力和恒心;虽然有时候无招胜有招,但对普通人来说,有招才能学,毕竟有招就是有套路。
下一讲我们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