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厕所长什么样子?
在上古时代,厕所简陋到就是露天挖一个大坑,后来人们在粪坑上面又搭建了小屋,可能是怕露天风大把人吹进粪坑。
那时候上厕所是一件危险的事,如果不小心掉进去,不摔死也会被淹死。历史上还真有这样的事:春秋时的晋景公,就是如厕时掉进粪坑淹死的,虽然也有人分析他是上厕所时突发疾病才掉进去,但无论如何,晋景公都因此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厕所殉职的君主,估计也是唯一一个。
到了汉朝,厕所一般设在宅院的后方,搭建在高处,下面连通猪圈。在没有化肥的古代,人畜粪便是最好农业肥料,将人粪作为猪的辅助食料,也有利于资源再利用,但弊端就是,猪食用人类的粪便,可能会引发寄生虫病。
古代还流行一种便携式的如厕器具,因为形状似老虎,所以叫‘虎子”,其实就是我们俗称的夜壶。到了唐朝,因为开国皇帝李渊的爷爷叫李虎,那“虎子”就不得不避讳一下,改个名字了,于是它改成了“马子”。古人对马子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不光要能用来装 尿,还要能装粪便,“马桶” 因而诞生。
马桶一经发明,广受群众喜爱, 毕竟它占地小、味道轻、清理也方便,马桶装满了是不可以随便倒的,必须有专门的人来收。
在唐宋时,这些人叫做“倾脚工”,唐朝有个叫罗会的人,以收粪为业,最后竟然成为了富豪。南宋时,粪便收集已经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到了明清时期,这份职业就越来越专业化了。
因为生活在不同区域的居民,生活质量不一样,所以粪便价值也不一样,富人吃得好,价值就高,肥力足,能卖上好价钱,清朝初年,粪夫们商议划定了专属工作区域,并签字画押,彼此不得越界。直到近代普及抽水马桶以后,粪夫的职业才慢慢消失。
可以说,厕所的进步,是衡量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尺度,一部厕所的发展史,也是人类文明的进步史。
古人上厕所用什么?
造纸术是在汉代才改进并推广的,而且当时的人们觉得这是文化用品,也比较爱惜,直到蒙古族人入主中原,人们才开始普遍用纸来擦屁股。
那之前的古人,上厕所都用什么?
答案是“厕筹”,又叫“搅屎棍”,这是一种二十多厘米长的条形木片或竹片,古人如厕后,就用这个东西解决。新中国成立后一些贫穷的农村,人们上厕所还有用树叶、秸秆、卵石、甚至土块的。
我们今天使用的卫生纸,出现的时间也就一百多年,发明的过程还很戏剧化,据说是在美国史古脱纸业公司购进一大批纸,在运送过程中出现了疏忽,导致纸面因为潮湿而产生褶皱无法使用,老板史古脱脑洞大开,在卷纸上打上一排一排的小洞,便于撕成小张纸片,然后卖给火车站、饭店、学校等地方,作为如厕用纸。
史古脱将这种纸命名为“桑尼”卫生纸巾,因其柔软且好撕,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很快就风靡美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