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中国人,大概没有人不知道儒学,再不济“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这一类耳熟能详的词句大多数人还是能背上几段的,但是你知道儒学的发展吗?懂得如何将整个儒学、经学、玄学从头到尾贯穿下来吗?不管谁知道,反正我是不知道的!
可以说读了这本《儒魂》新古诗以后,才对儒学与诗学的脉络清晰了许多。
初识本书总以为作者该是年龄偏大的长者,谁知翻开封面,原来这般青年才俊,想着年纪轻轻对于古老文化的研究是否会让人在心中打上几个问号?然而翻开正文,这个念头又随即被打消了。
虽然我并不懂诗,但读了这本《儒魂》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每一首诗在构思上的功力之深厚了。
因我们常见的古诗除了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以外,有时候作者也会为诗赋予另外的意义,比如用一些藏头或藏尾诗,去验证或是解释一些现象,而这类藏头藏尾的诗句中,在我看来最难的不是将想表达的内容藏在头与尾,而是取自中间。
就像这本《儒魂》,每一整首诗的中间句都用一个成语或是一个简要的历史事件连了起来,例如开篇这首孔子:
四牡东周驰儒风,弟子从游道不穷。
山河列列百代后,辙遍中国礼乐隆。
仔细看不难发现诗中第四字相连起来为“周游列国”。
又如:心学·湛王·西樵龙场:
云起贵西与广东,格竹童樵致钓翁。
一心二龙真孔孟,清扫坛场祭双雄。
每句中间第四字连起来为“西樵龙场”,当然此书藏字诗不只这两首,实际上整本书的内容都是以这种形式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可以说每一首诗在创作上都体现出了作者在构思时的巧妙,书中注释部分更是贴心的将每首诗要表达的内容出处做了详解,使读者在读诗的时候能够对诗文有更深入的了解。
但每读一本书,尤其是这种藏有典故的新古诗,要说有什么缺点,大概也是有的,那就是即便为一些典故或是成语在诗文下方注明了出处,可那些我们不常用的文言文还是会让读者了解起来稍有些费力。
当然这不是书籍的问题,是读者本身对古文知识的欠缺,若要将注解全部用白话来解释,恐怕书籍在风格上又有些错乱不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