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众心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普遍心理现象,也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人们存在于群体之中,行为总是会受到群体的影响,从众现象在网络媒体中更加明显与普遍。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这个时代变成了“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与网络密不可分,近年来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平台的发展,更让网络媒体成为了社会大众了解世界发表观点和讨论的线上平台。然而,网络媒体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从众心理和群体影响,且影响范围广、程度深。本文通过阐述从众心理和群体心理的概念与特征,结合网络媒体,对其中存在的现象进一步分析,揭示了网络媒体中从众心理与群体心理的影响,并对减少负面影响提出建议。
关键词:从众心理;群体影响;网络媒体
一、群体和从众的概念
群体是指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成员之间存在接触与互动,彼此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从众心理是指个人因为受到外界群体的压力,转变自己原本的行为或信念,而在自己的意识、判断和行为等方面,与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趋于一致。从众行为一般发生在自己与群体观念或行为不一致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压力,于是迫于这种压力他们会倾向于与别人有一致的表现。据调查研究发现,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一贯的独立性,从众心理是绝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的心理现象。
二、群体对个体的影响
(一)去个体化现象。当个体存在于群体之中时,他所处的情境可能会使个体失去自我觉知能力,失去同一性和责任感,导致个体丧失自我约束能力,做出一些独立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人们处于群体的情境中,还有可能忘记自己的身份,不受道德约束,做出顺从于群体规范的事情。
(二)群体极化现象。当个体持有一种观点或看法,而他发现群体之中有人与自己的观点态度相同,这时他就会更加坚定自己的观点,认为自己是正确的。
(二)产生群体思维。产生群体思维时,通常有如下表现:
1.盲目自信。在群体决策时,其成员通常对群体的决策过分乐观,盲目自信。
2.产生群体道义。处于群体之中的时候,成员倾向于产生一种群体道义,忽视原本的道德规范,而认为群体的行为或观点视为道德的和有道理的。
3.排异心理。当有人与群体的意见不一致时,群体中的个体则会产生一种排除异己的心理,否定对立面的观点。同时,当自己对群体的观点或行为产生怀疑时,个体也倾向于压制自己的怀疑。
(四)从众心理的作用。群体中的成员会自觉与群体看法和行为保持一致,抵制那些持怀疑或反对态度的人。个体屈服于群体力量的从众行为,很可能导致非理性从中失去理智,从而产生危害。
三、网络媒体中的舆论特征
网络媒体的舆论特征,具有一些舆论的共同特征,包括公开性和广泛性。同时,由于网络的独特性,决定网络舆论具有如下特点:
(一)即时性。由于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网络舆论的形成也非常迅速,对于一个刚刚发布的新话题,很快就会有大量的网络用户进行评论,立即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产生网络舆论。同时,由于传播的迅速,舆论信息可以反复无限次的传播。
(二)隐蔽性。互联网作为一个虚拟世界,网民并不是个个实名认证的,同时,网络平台缺少法律法规的限制,这就导致在许多线上平台存在大量匿名的网民,随意宣泄自己的情感,甚至引导舆论趋势,形成网络暴力。
(三)随意性。由于互联网缺少法律约束,网民又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当他们对一个新闻或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时,很容易忽视道德约束,偏离正确的价值观,不负责任地随意发表言论。网络媒体中甚至存在一些造谣现象,故意引导舆论趋向。
(四)偏差性。网民的观点并不代表全体公民的观点。网络上各种评论导致舆论走向错误的现象层出不穷,偏激、不理性、群体盲从和冲动都有可能使得网络舆论具有偏差性。
网络舆论的力量是极其强大的,新闻中有数不胜数的事例来证明。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原因,存在很多当事人无从上报解决问题的事例,而当他们利用网络媒体时,就可以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引发热议,迅速传播,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也是社会舆论监督的体现。
四、网络群体的心理特征
当今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人们从现实社会中的群体转变为网络群体,天南地北的人们被汇聚一堂。网络舆论标新立异,各种话题之下的辩论十分激烈,各种观点相互碰撞,也激发了更多人融入其中阐述自己的观点。但在这些舆论之中,我们不难发现仍然存在群体的影响。很多人正是利用网络上的群体心理,故意挑起舆论事端,而很多网民因为不理性也成为事件的推波助澜之人。我们发现网络群体普遍存在以下几个心理特征:
(一)过分感性,易被煽动。
近日发生的“哮喘女孩遭体罚吐血”事件在被曝出之时,引起热议。5月30日,网友“小岛里的大海”发布微博,称自己患有哮喘病的女儿被老师体罚致吐血,并呼吁网友帮她转发,讨回一个公道。这条微博在一天之内收到了几百万次的转发和几十万条评论。网民们纷纷站在女孩母亲的角度,强烈的谴责学校的老师,要为这名母亲讨回公道。网友义愤填膺,这件事也引起了公安部门的注意,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恶意造谣的发帖人也被依法进行刑事拘留。发帖人正是利用了网友的感性和容易被煽动的心理,夸大事实,胡乱编造。真相大白之后,网友也纷纷感叹错付了满腔热血。
(二)固执己见,排异心理。
现在的网络舆论固然存在恶意引导现象,但是网民们容易被带偏风向也是由于自己的极端甚至畸形的心理。他们只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尤其是当自己处于人数多的队伍之中时,他们还会对持有与自己相反的观点的评论和人大肆抨击。在之前所举的“哮喘女孩”的事例中,我们发现微博评论中也存在着少数清晰和理性的网友好心劝大家不要轻易听信发帖人的言论,并质疑事件的真实性。但是站在“有理”方的网友有人视若罔闻,甚至还有人据理力争,反而责骂理性网友没有同理心。
(三)急于论断,脾气暴躁。
2018年8月,四川一名女医生因不堪忍受网络暴力而自杀身亡。这名女医生生前曾与丈夫在游泳池与人发生冲突,事发之后,有人将被剪辑过的视频上传网络,被一些媒体以《疑妻子被撞 男子竟在泳池中按着小孩打》之名到处转载,引发民愤。网友纷纷被这种无良媒体带偏节奏,开始人肉搜索这名女医生的相关身份信息。于是不明真相的网民强烈抨击这对夫妻,甚至对他们谩骂威胁,间接导致了女医生的自杀。但其实事后了解到事情的真相是女医生在泳池被男童骚扰,女医生要求他们道歉,他们还做鬼脸吐口水,其丈夫才一怒之下教训了他们。在这个事例中,正是由于网民在不了解事实的情况下,被造谣的无良的营销号洗了脑,一边愤愤不平,谩骂指责,一边伤害他人。
(四)仇富仇官,“愤世嫉俗”。
在很多案件中,我们都可以发现,凡是涉及到富人或是政府,网友们的态度总是一边倒地站在“弱势力”一方,以一种“侠义之心”强烈抨击另一方,表达不满。很多网民其实不明就里,但基于这种不良风气的感染,也加入了进来。
(五)轻信和易变心理。
在一些被造谣的事情刚发表出来的时候,不明真相的网友总是轻易听信谣言,以压倒性的势力站在被迷惑的一方,而当真相大白之后,他们又会很快改变自己的态度,站在另一方,还表明自己本来就存疑,甚至开始抨击起其他当初的发言者。这种现象也表明很多网友面对问题缺少理性思考,一遍制造舆论,一边又抨击舆论的其他制造者。
五、群体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对网络媒体的影响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上述事例与群体心理和从众心理的影响密不可分。
第一,网络群体及影响越来越大。由于网络群体无意识的从众心理,当热点被曝光,网民们总是倾向于去参考评论以搜集有关于网络热点的态度和看法,而当一种声音以压倒性的优势战胜另一种声音时,后来听到这种声音的人就会倾向于和他们站在一方。也许很多网友看到新闻,内心并不是强烈的赞同或反对,但是当多数人持有一种态度时,他们的对于立场的反复论说,也会吸引更多人的注意力,认为这一种观点是正确的。这样循环往复,持有同一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也加速了这种观点的蔓延。因为大多数网民难以始终保持清醒和独立,而当一种群体人数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
第二,网民存在非理性的盲目乐观。当一种势力的力量变得强大,属于其中的群体,也会存在一种盲目自信和盲目乐观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他们会拒绝与对方理性沟通,也会减少耐心。于是群众在非理性的支配下,又被所在群体的气势所感染,加上网络环境缺少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很有可能做出冲动的行为。
第三,对话题的观点两极分明。网民对于一个话题的讨论,普遍趋向于接受一种简单的非黑即白的两极观点。处于两方观点的人会互相否定,形成极端的舆论意见,因此处于对立的两方很可能发生言语冲突,形成网络闹剧。
第四,容易发生群体失控现象。当一则引发争议的新闻出现,支持一方观点的人明显多于另一方时,处于人多一方的群体中的人们很可能忽略事实,抛弃道德约束,忘记自己个人的身份而屈从于群体的观点。人群规模越大,其中的成员就越有可能失去更多的自我意识,自我约束能力减弱,而发生群体失控现象。
六、对于减少网络舆论负面影响的建议
(一)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
网络作为一个新的舆论平台,相关法律仍需继续完善,尤其是对于造谣传谣问题。建议相关部门建立健全合理的报道框架和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要求新闻来源清楚透明。同时,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和疏导,对于违法违规现象,要对相关涉事者及时严惩。
(二)网络平台对各个媒体加强监管。
现在的各大网络平台中存在着不少营销号在各种新闻背后作乱,这种坏现象必须要得到控制。这就要求网络平台加强对各媒体的监管控制,提高媒体的素质,对于大型营销号和组织必须查清相关身份信息,以减少不良影响。除此之外,网络平台可以建立专门的辟谣机构,及时迅速的破坏不良营销号的计谋。
(三)社会加强对网络群体的引导,提高其素质。
对网名加强网络舆论的素质教育,告知群体心理和从众心理在网络舆论中的影响。例如学校开展网络思想品德教育,社区加强网络健康的宣传。通过教育加强网民道德素质,促使民众理性冲浪,避免冲动下的跟风和因为自己的不冷静对他人做出的伤害。
(四)网民加强自我道德约束,保持理性。
网友要自觉加强自我道德约束力,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当热点问题形成,要学会听取多方意见,不要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也不要一味跟从大众的观点走,失去自我判断力。遇到问题理性地思考,遇到争议冷静应对,保持自己的清醒和独立。同时,要明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有可能被监管着,要学会反思自己的网络行为,做一个合格优良的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