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表白的时候,
他想: 如果我能够跟她在一起,
我愿意用我的一生去珍惜她,疼爱她,呵护她,我愿意把自己最好的都给她,真真正正地去爱她。
但是她拒绝了。
第二次表白的时候,
他想: 如果我能够跟她在一起,
我愿意改正一切她不喜欢我的地方,我愿意喜欢她所喜欢的,担忧她所担忧的,真真正正地与她合二为一,两心相融。
但是她拒绝了。
第三次,他被她表白。
可是,他已经不在乎了,因为他发过誓:
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后生。
他已经不在乎了,他自己亲手将过去的自己扼杀了,现在的他终究活成了以前所憎恶的样子,但他必须这样做,他别无选择。
他拒绝了她。
这就是时机吧。
有个童话故事
说是一个魔鬼被封印在瓶子中,漂流入海。
第一个三百年,他想:要是有人把我救起来,我一定会给他数不清的荣华富贵,一心一意地帮助他,成就他。但是没人救他。
第二个三百年,他想:要是有人把我救起来,我不仅给他荣华富贵,还奉他为主,尽心尽力地服从他的一切命令,并竭力阻止一切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事情发生。但是还是没人来救他。
第三个三百年,他已经不奢求有人来救他了,他想:要是有人来救我,这次,我一定要杀掉他。结果这个时候反而有人来救他了。
不过他已经不在乎了,为什么之前没有来而现在来了?他只想杀掉救他的这个人,他不会再感激这个人了。
唉,魔鬼刚开始其实并不是魔鬼,但是时间,却让他成为了魔鬼。
人的心思真的是很奇怪,期待的过程往往就这样分成了三个阶段,刚开始会非常希望其能发生,然后如果没能实现会逐渐降低期望,直到一个临界点,在这之后,人会自动重塑之前的观点,认为之前的期待是毫无意义的,是有害的,是不应该的,从而产生毁掉相关东西的想法。常见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如果自己比较在意自己的生日,那么今天过生日,无人问津,等到第二天才被人想起的话,便反而会责怪对方。
这是天生的,自动的,人的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不必因此感到太过难受,因为连小孩都是这样的。看到一个玩具,刚开始很期待,然后因为父母不同意购买,自己也赖着不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的想法也从想要玩具,到想要得到爱之间转变,那么即使后面给你买了玩具,你也不会觉得有多好,因为你那份期待已经过了临界了。
有个寓言故事
说是有个喂养猴子的老头,因为家里最近比较拮据,所以得减少猴子的口粮。
他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三颗,晚上给你四颗,可以吗?
猴子一听,这哪儿够啊,都不愿意,想要造反。
这个时候,他又对猴子说:那我早上给你四颗,晚上给你三颗,可以吗?
猴子一听,都开心的屈服在地。
这就是你困惑的本质所在。爱啊,这个东西,就是相同的东西,换了个时机而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就是在于时机罢了。
同样是给你买奶茶,在你想喝的时候买与不想喝的时候买,是完全不同的。
同样是爱你,在你想被爱的时候被爱与不想被爱的时候被爱,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常常会说,有缘无分。
什么是有缘?爱过。
什么是无分?时机不对啊。
我们都是那个在瓶子中的魔鬼,也都是在被圈养的猴子,这其中蕴含的人心的道理,实在是令人捉摸不透。
——摘自一只渴望学习的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