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篇幅不大,富兰克林断断续续在四个地方创作,跨时差不多二十年。因为是自传体,不像普通传记那样,把主人翁去世后对世界的影响也一一记录,富兰克林大概只写到了他五十岁左右的时候,他享年八十四,所以很多功勋荣誉都未能写出来,这也是后人的一种遗憾。
毕竟是两百多年前的英文手稿,对翻译者的要求也很高,大家知道在看外国文学作品时,遇见一本糟糕的翻译很难受。市面上翻译的版本有很多种,这次看的是译林出版社的,翻译得很不错,因为之前看过一个版本的让我实在看不下去。
富兰克林从小很喜欢写诗歌,让整本书像一位智者娓娓道来一个很长的故事,你促膝在旁倾听一样。特别是第一部分是写给他儿子的长信,里面的内容生动有趣,讲述了他青少年时期初入社会的情况。整本书围绕原则,说了很多事件和沉思。就像晓骏哥所说,原则像空气,像思维,像引力,虽然你看不见,它却是这个世界的运行框架。书中并没有简单的去说善恶论,因为作者认为善和恶只是人所创造的标签,应该有自己的原则,努力遵守,不去违背。
如富兰克林著名的“十三条戒律”,开始他也很难全部遵守,然后他会把它们写在小册子上,每天睡前对自己做一次自我检查,然后才慢慢符合这“十三条戒律”。有原则并不难,难的是人有自省的精神来监督自己,因为人往往在自我无法察觉的情况下犯错。
全书后半段说了许多让人津津乐道的政治事件,富兰克林的政治手腕,如何与英国皇家和领主博弈,为殖民地谋福。包括组建第一只消防队,第一只环卫队,创办宾夕法尼亚大学等… 其中觉得挺有趣的是,书中一些具体数字和时间线,与实际情况有一点点出入,我想应该是因为在写后半段时,富兰克林已经年事已高,但是书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姓名全部正确。这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因为译者并没有修改书中的数据,而是保留了原稿,并在旁作出详细的注释。有一种穿越时空跟作者对话的感觉。
总之是一本值得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