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的上午,躺在床上看完《一个人的朝圣》,不禁想起,《罗马假日》中有一句台词,“ You can either travel or read, 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你可以选择旅行或阅读,但是灵魂和身体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书中男主人公哈罗德是一个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与妻子相依为命,却过着貌合神离的日子。哈罗德自身有着不幸福的童年,被母亲抛弃、被父亲轰出家门,这使他内心深处是极力想成为一个好父亲。
然而,初为人父的他并不知道该如何扮演一个父亲的角色。日常生活中他不知道该如何去亲近自己唯一的儿子戴维,这一切终于在戴维走向大海深处、哈罗德却慌乱于脱鞋再下海救戴维的事件中彻底爆发,妻子莫琳无法理解哈罗德的行为,儿子戴维深陷于酒精中,毕业于剑桥却无法找到工作,最终自杀身亡。
莫琳搬出主卧房间,与哈罗德不再有任何情感上的交流。
这一切最终被一封来自贝里克郡的信打破。多年杳无音信的老友奎妮写信来告别,因为她患上了癌症。哈罗德在给奎妮寄信的过程中,产生了一种信念,仿佛只要他一直走下去,奎妮就会活下去。
于是,这位六十多岁的退休老人,在没有任何徒步计划、工具甚至地图的前提下,就这样上路了,用了87天的时间,从英国的西南端走到东北端。
在路途上,孤独的哈罗德回忆了很多往事,试图梳理清楚怎么跟妻子莫琳走到了这样的地步,怎么失去了戴维,他明明是那么爱自己的孩子。
另一方面,妻子莫琳一边埋怨哈罗德不顾自己就这样不告而别地上路去看老友,一边又无比担心着哈罗德身体吃不消。
随着哈罗德独自走向贝里克郡,他醒悟过来为什么自己会和莫琳走到这个地步,为什么会失去自己的孩子,甚至还会想起儿时母亲和父亲的一些往事。他的脚磨了一层又一层的水泡,他的小腿也肿起来了,然而,随着心境豁然开朗,遇到过给他食物和让他留宿的人,也倾听了很多人自己的故事。他在一个人的路途中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对过往生活有了不一样的看法。脚下是路,但眼里看到的不再仅仅是路。
莫琳也从一开始的埋怨和焦虑,慢慢打开了回忆的匣子,想起来很多与哈罗德相处的细节。在儿子戴维走向大海深处时,她自己明明也只是焦急地在一旁大声呼喊着,却对哈罗德先脱鞋再去救戴维的行为耿耿于怀。明明自己也是那个做的不够好的人啊。
哈罗德一个人的朝圣路,却让他和莫琳再次牵起了彼此的手。
很多时候,我们被平淡的生活、琐碎的杂事困扰,忘记了生活的初衷是什么,也忘记了自己是为何出发的。我们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我们埋怨伴侣的不尽心,我们厌倦日复一日的枯燥工作,然而,我们却忘了扪心自问,到底是为什么会这样。
不禁想起周国平的散文中也写过相似的道理,”世上有多少个朝圣者,就会有多少条朝圣路。每一条朝圣的路都是朝圣者自己走出来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确走在自己的朝圣路上,你其实并不孤独。”
我们需要一次像哈罗德这样一次发现自我、反省自我的旅途,抛却繁杂世界的喧嚣,回归最原始的自我状态,坚持一个信念,诚实面对自己,去挖掘身边事情的本质。或许现在看似困扰我们的事情,换个心境去看,会有不一样的见解。
当我们迷失自我的时候,不妨来一场哈罗德式的自我发现之路吧,让灵魂在旅途中得到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