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般来说,工作中的心态分好几种:一种是踏实勤勉。因为有工作责任感,这样的同志无论交给什么样的任务,都会尽全心全力去做好。我的朋友岚岚就是这样的好同志,熟悉不熟悉的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奖她,从心里佩服她。
还记得我们开始认识是她进入公司与我在一个部门。其实她在原来的单位就是一个中层,来了我们公司从头做起。部门最早交给她的任务是整理数据,任务庞杂繁琐,但她心态非常好,她特别认真的梳理。
有一件事我们做的很过分:team building我们都去吃饭k歌了。但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她自己一个人留下来加班,独自把所有的数据整理好。这件事情事情过去十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忘记。
十多年里,岚岚一直是我的工作中的榜样和生活中益友,在一起工作的时间里,我加班总比不过她。这样的她领导同事都喜欢,因为交给她任何任务心里都很放心,你知道她一定会抗的住,一定不会掉链子。
其实离开原单位,觉得最对不起的也是她。一个部门同时走了好些骨干,也包括我。工作没有少,质量不能降低,但她都扛了起来,丝毫没有责怪我们这些离开的人。一个真正能担责任的人,应该是无论存在什么困难,都能够把重担挑起来的人。
(2)
还有一种人,追求的是性价比。公司付给我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甚至干的越少心里越窃喜,觉得自己赚到了。
在这部分人眼里,个人与组织是分割开的:用上班的时间逛淘宝、浏览网站,炒股票,做自己的事情赚钱。
当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这个没法去强求。但一个追求组织绩效的公司,一定不会允许这样的现象长期存在。因为管理者要考虑是让每个人价值最大化,这个是与这个类型的人的诉求背离的。
在一些稳定的企业和事业单位,这样的情况不可避免,而管理者调控手段有限,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出现。所以很多这样的单位也会不断的调整绩效制度,去调控个人的工作积极性。
另外一方面,得到多少就付出多少的思维,确实会阻碍个人的发展。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不付出就一定不会有成绩。这种心态的人实际上是放弃了在公司发展的可能性:我不需要进步, 我也不会多付出。
但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是一天里最黄金的时间,如果我们荒芜了这个时间段,最大的损失还是我们自己。
有很多人还会把工作和收入对等,觉得自己并看不上努力工作带来的收入。确实很多人家庭的财富、地位远远大于工作赋予的收入和职位。自己不用努力也能比那些兢兢业业的人过的好很多。
而稻田盛夫说:“工作是一种修行”。我们在工作中究竟追求的是什么?应该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不拼尽全力,不会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少。
(3)
第三类人,是在工作中受过伤。一开始在工作中冲的很猛,以为自己跟学校里学习一样:有付出就有回报。一旦付出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没有得到相应的肯定就感觉受伤了。比如没有升职、涨薪、获得荣誉,就觉得自己白付出了,甚至会觉得工作中存在阴谋论,必须有背景有来头才能获得提升。
但事实上,每个领导需要的是能够替自己分担的人,真正有能力肯付出的人终究会脱颖而出。而如果付出没有自己期望的回报,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客观的是环境的因素,比如整个产业的萧条,公司的没落、部门的裁员、领导偏好、激励机制设计不完善等。再比如同赛道有比你更强更适合的人,或者从外部引入了这样的人才。但总体而言还是个人能力存在缺陷,不够突出。
核心的还是要看个人的选择能力,和自身的工作能力。无论如何因为外界的评定就放弃了进取的心态,怨天尤人,其实最大的损失是自己。而过沉下心来,持续不断的打磨自己,才有可能真正的提升自己。
与第二类人相比,这一类人不但荒芜了自己的时间,还有心态的纠结。第二类人的放弃是自己主动的一种选择,而这一类人是被动的,一方面心有不甘,另外一方面又不愿意再努力,在怀才不遇的心情中蹉跎时光。
平心而论,付出就有收获的是幸运者,而大多数的时候,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我们要知道,不付出是一定没有收获的,无论这份收获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把工作当作修行,追求的还是一种向上的状态,带着这份状态,成长才会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