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
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保持健康是做人的责任。
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才能均衡地发展。
以上这些话,充分证明了体育运动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体育运动是强健人体魄的重要教育途径,以下从更多的维度帮助大家理解体育教育的丰富形式和价值。
美国——孩子能进校队是家庭荣耀
美国的体育课程从小学开始就异常丰富,到了大学后更是包罗万象。除棒球、篮球、网球等常规项目外,学生们的其它兴趣爱好几乎都能得到满足。
日本——从幼儿园开始“冬季耐寒训练”
日本学生的体育课,根据各年级的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课程内容。日本孩子大都从幼儿园开始,就接受“冬季耐寒训练”,并全员参加“冬季持久走大会”。
法国——体育占高考成绩的1/10
法国教育部规定,高中生考大学,体育是其中的一门主科,必须经过考试才能升入大学。
新加坡——初三学生参加“荒岛求生”训练
新加坡最有特色的体育课是,每位初三学生要参加一次“荒岛求生”的野外生存训练。
俄罗斯——“肚皮舞”、“街舞”进了体育课
俄罗斯学生的体育课正经历着较大的变革。包括集体球类和田径等在内的传统运动正逐步地让位给像轮滑、滑雪、溜冰、滚轴、舞蹈等这样一类的新兴体育项目。
.......
体育,不只是简单的运动,它是一种意志力教育、协作教育和规则教育。
真正的体育教育是通过身体来运动来改变和提高自身的各项“品质”。优秀的精英首先一定是善于驾驭自己身体的主人,一个人能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在体育活动中,锻炼人的意志品质,首先是锻炼人对事物的判断,提出明确而客观的目标。
体育训练也是一个与疲劳做斗争的过程,是一个与竞争对手进行体力与智力争斗的过程,是一个需要有投入成本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就很难坚持到底。
体育更重视规则,社会同样重视规则。对规则的理解与遵守,是一个人融入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球场上,一个人带着球跑来跑去,“单打独斗”不会为整体带来胜利。而成员间的默契信任、协同合作才能将团队的效用最大化,一个眼神就能传达战略,一个动作就能传递信息。每个学生都不是独立生活在社会中,在教学中为他们潜移默化的渗透协作优势,培养大局意识也是为了他们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能够更好的融入到各种团队中发光发热。
体育还是一种国际语言,人们甚至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就可以自由交流。
参与体育运动,就像是加入了一个范围广阔社交平台,可以于世界各地的人成为好友,沟通不需要言语翻译,是要一个动作就能表达想表达的意思。
一直以来,体育以独特的魅力感染无数人。体育教人奋勇拼搏,也教人公平竞争;叫人敢于争先,也教人团结协作;教人享受胜利,也教人接受失败。
体育并非只是强壮身体,更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世界卫生组织曾公布一份大规模研究结果,专家们对168个国家的近200万人的身体活跃度进行了研究。
(活跃的人是指每周至少有75分钟密集的体育锻炼或每周150分钟适度的体育活动的人。)
其中,最活跃、最经常锻炼的国家是乌干达,中国也在活跃国家的名单里。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人真的动起来了,人们闲暇活动(相对体育锻炼)普遍增加,这可能是因为中国快速增加的老年人口更多地使用公园以及公共体育设施,但有14.1%的中国人不锻炼,而许多疾病的产生恰恰与人的不锻炼有间接甚至直接的关系。
世卫组织负责人指出:长时间工作/学习、交通工具发达、智能手机普及等夺走了人们运动的机会。
之前,清华大学就有规定,从2017年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也就是说,如果到毕业,学生还学不会游泳,学校将不给他毕业证!而早在2008年,清华也曾规定长跑为学生必修课程,达不到要求,一样不准毕业。
一时舆论哗然,有点赞的,毕竟游泳是必要的求生手段,也是极好的锻炼身体的运动,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可理喻”,有人嘲讽“高校把学问教好就行”,有人哀嚎“何必让旱鸭子们去吃这个苦”……
无论是哪种声音,都有一句潜台词——“运动可没有其他事情重要啊。”
但养成运动的习惯,从来都不只为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更为培养孩子完整的人格——这种培养,越早越好。
中华脚斗娃体能教育采用中国原汁原味的民族传统趣味运动及体能课程,在儿童运动敏感期,利用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特点,通过专业的中华脚斗娃体能课程和趣味活动,培养孩子的柔韧、协调、平衡、敏捷、力量、速度六大运动技能,帮助孩子在幼儿时期建立正确的运动模式,为孩子8岁以后从事一些专项运动打好坚实的基石,培养孩子一生的运动习惯。
而这种习惯不仅可以在孩子发育阶段促进孩子的智育提升,更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坚毅、勇气、团队精神等综合能力,让孩子以最好的身体及心理素质迎接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