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识林徽因是在《张幼仪传》里,那个时候的自己同着张幼仪,抱怨林徽因的出现,导致了徐志摩的抛弃,登报离婚的结局。
也是在那本书里,内心认定徐志摩就是个渣男无疑。今天读了《林徽因传》有了不一样的感触
场景①
1920年,徽因16岁,父亲林长民以“国际联盟中国协会”身份被派往欧洲访问考察,为期一年半。早春,林长民便带着徽因踏上了欧洲的旅途。
按照出访计划,父亲带着林徽因游历了法国、意大利瑞士、德国、比利时的一些城市
我的感悟
坐井观天的青蛙永远无法和雄鹰相比,因为认知的不同,眼界的不同。
林徽因跟着父亲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可以体验不同的地区和人文,也造就者独属于她的才华。
而我是个连省份都没有出过的人!想想都是有些遗憾,在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到处走走的年纪,早早辍学打工挣钱供养家里,辜负自己的人生。
我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什么?有机会可以多出去走走带着她旅游见闻,体验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场景②
1922年,梁思成21岁,林徽因18岁,在父辈的安排之下,他们相爱了
两个人在父辈的安排下,准备订婚,结婚。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发生了车祸,又因误诊耽误了治疗,从那以后,他的左腿就比右腿短了一厘米,跛足和由于脊椎病弱而装设背部支架的痛苦从此伴随了他一生。
林徽因丝毫没有因为思成可能终身残疾而犹豫,而是暗自庆幸两个人能够劫后仍然朝夕相伴
我的感悟
爱情不仅仅是风花雪月,还有一份疼惜和勇敢。
林徽因可以选择离开,毕竟未来有太多的未知。因为心底的那份爱,选择坚持和陪伴。
场景③
徐志摩见到林长民,两人相见恨晚,他们谈社会、谈政治、谈文艺、谈人生。两人互视知己,甚至后来互通“情书”徐志摩扮演有夫之妇,而林长民扮演有妇之夫,互诉衷肠。
随后徐志摩也与林徽因熟了起来,慢慢地他被林徽因不同常人的思维识与表达能力所折服,后来,他发现自己来林寓更多的是为了林徽因。
两个人从伦敦的天气聊到英国诗歌,徐志摩深深地为林徽因所吸引,最让他心旌摇曳的是暮春时节与徽因在剑桥漫步。
他对徽因的感情一发不可收拾,甚至提出与妻子张幼仪离婚,他最敬重的老师梁启超写信劝他放弃这一念头都不能使他回头。
而林徽因呢?她并不清楚地知道自己内心深处对于徐志摩是如何的感情,但是童年的经历使得她不能忽视徐志摩已是有家室的人这一事实,她不愿意破坏别人的家庭,她选择了听从自己内心理性的声音。1921年秋,林徽因随父亲回国,这段感情便也告一段落。
我的感悟
这段三角关系里,张 徐 林他们都在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
张被动等待,从未活出自己,林16岁的年纪才华横溢见多识广,更托着张幼仪更加的封建和畏缩。徐志摩用他想像的浪漫主义生活,过自己的人生,从未想过给予结发妻子一丝的尊重。后来的陆小曼和飞机坠毁的离世,迎合着《道德经》里所述:上天有好生之德,走好生之德的路是生,旁门则是死!
在未经历过婚姻离婚之前的我有着和徐志摩相同的浪漫和想像主义。只有真正的把每一天都刻画到生活的餐食中家务里。活着在此刻起才是真实的。
场景④
22日,一行人到达济南,徐志摩的灵柩停在一座叫福缘庵的小庙里,他们在那里同志摩的遗体告别。思成献上了他与徽因连夜做出来的花圈,上面载满了徽因的泪水。返回北京时,思成带回了一片失事飞机的残骸,徽因一直保留直到逝世。
我的感悟:
梁思成对林徽因的爱,真的深沉又开放。他可以做到爱屋及乌,从未因为对面这个男人对自己妻子的爱,而因嫉妒变得扭曲的
懂你比爱你更是重要多倍。懂你也允许你的心里不仅仅只有我。这样的胸襟也使林徽因在后来和老金的感情里,轻松击败对手。
爱你尊重你所有的决定与选择!
场景⑤
5日,平津之间的铁路通车,徽因与思成在犹豫是否要离开这个他们生活已久的城市。8号早晨,梁思成突然收到一封来自日本人的“东亚共荣协会”的会议邀请,这表明日本人已经开始对思成所处的营造学社有了想法,林徽因当即决定离开北平向南迁移。
他们将不便携带的营造学社的研究资料存入天津租界英国银行的保险库,以防被日本人所盗取,营造学社暂时解散,社长朱启钤不愿离开,他把学社的未来都托付给了梁思成。
我的感悟
这段文字我看到了,梁林夫妇的爱国情怀,没有武将的能力,用文人的方式保卫着文化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那个颠沛流离的生活里始终都在建校传授知识,为国家培养很多的人才。
场景⑥
刚在昆明租好了房子,思成却病倒了。
他脊椎病发作,医生诊断要切除扁桃体,可扁桃体切除后又引发了牙周炎,满口牙痛吃不得东西,最后医生硬是将他的全部牙齿拔掉了,在之后的半年里,梁思成都被病痛折磨着。
这样的情形下,徽因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她不仅家中杂事样样亲力亲为,为了维持生计,她还接受了到云南大学为学生们补习英语的工作,每次上课来回要翻四个山坡,昆明本身海拔又较高,徽因就这样来来回回地,为家庭操劳着。
我的感悟
女人可柔亦可刚,可在岁月静好的时光里写作,专研。可在家里困境时扛起生活的所有重担。我想做这样的女子。
场景⑦
1949年3月,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5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林徽因被任命为委员。8月梁思成被任命为国旗、国徽评选审查委员会委员。9月,林徽因和清华的10位教师,接受了设计国徽的任务。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建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提案,梁思成、林徽因为纪念碑建筑委员会委员
清华设计的国徽,中央是金色浮雕的天安门立面图,天安门上方是五颗金色浮雕的五角星,金色的五星衬在大红色的底色上,图案外围环绕金色稻穗与轮齿浮雕,由红色的绶带联结在一起,整个图案左右对称。
在与中央美院国徽设计的比较中,委员会认为清华设计的国徽更加适合。
1950年6月23日,全国政协召开第一届二次会议,林徽因被特邀出席会议。
会议上,在毛泽东的提议下,全体代表起立,以鼓掌的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
徽因的眼泪夺眶而出。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还有什么比凝聚着自己全部心血的作品成为国家形象的代表而更令人激动的呢?
我的感悟
只感叹之前了解的林徽因是多么浅薄,她的才华 她的坚韧 她的爱国,都是之前的我所不知的。
也让我警醒着,看人看事多点耐心,少点结论,或许我所见所闻只是事物的表面而非事实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