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见了大学的同学,大学的时候,一起做过项目,那段青春燃烧的岁月。回顾了当年的历史,也觉得当年确实错过了挺多东西。
在刚入学的时候,有一股微博浪潮,那是自媒体的第一波浪潮,而后来,在接近毕业那年,微信的兴起,发展出了自微体的第二波高潮。
第一波的浪潮错过了,本无可厚非,那个时候,无论是在见识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还是不成熟的。所以做不出什么事情,而第二波是不应该错过的,作为一个当时对于浪潮十分敏感的互联网人,错过第二波的浪潮确实应该要检讨自己。
第一波浪潮中
当时在做什么呢,在微博的时候,我们做了第一个活动社交的软件,当时绝对是活动社交的第一批,但是却没有成功,虽然到现在也没有成功的活动社交。至今我依然认为活动社交是有市场的,但是也在反思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失败。
1、各种不成熟,大学生做的软件,本来失败的概率就很大,这个没什么可怀疑的。
2、活动社交的主要依据是信任,而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信任机制,是极难的。本来获取用户就难,增加用户的注册成本,只会增加获取用户的难度,只有解决信任的问题,才可能解决活动社解的天生不足。
第二波浪潮中
当以微信公众号的第二波自媒体浪潮来袭的时候,我其实是意识到了。把家里人的所有身份证号码都要到,注册了好多个的公众号。方向也是对的,朝着娱乐、学习、八卦的方向去了,但是没有坚持下来。
当时,正在创业,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在创业的空余时间做的事情。当时是看不上公众号的平台的,想着高大上的东西,而这直接导致了创业的失败。
反思
这么久来,我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何创业的失败率这么高,创业真的要高大上吗,创业真的就是往互联网去挤吗?
我认为是不必的,做互联网的确实都是一群极为聪明的人,为了改变世界,为了伟大的理想。但是那么多的行业需要聪明人,为何就非互联网不可呢,难道就因为不高大上吗,难道开一家餐馆,实现盈利,解决几个人的就业问题,为国家贡献GDP就不高大上吗?
要改变世界,首先要活下来,盈利才是企业的首要目的,而一家想活下来的企业,必须做好自己的产品,这才是创新的源泉。
往用户的刚需要去想,把用户当成最懒最笨的人,减少用户的获取成本,做到一伸手抓来就是想要的,甚至什么都不做就能得到想要的,大方向大概就是这样。
思维一直都比较乱,说话缺乏条理性,希望能够通过坚持,锻炼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