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一段文字或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间对它会有不同的见解,这些见解就是你对它的领悟,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此说来,反复的研读和领悟能够对它更加明了,研读的频次和领悟的程度不同,它所呈现出来的“义”也不一样。
同样是这段文字、这件事情,不同的人对它又有不一样的或者截然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那么问题来了,它自身那个不变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时刻在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从何而来呢?又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只所以见到变化,是因为我们的心在变,每时每刻都有新思想、新发现,我们的关注点变了,世界也就变了。
那么,不变的是什么呢?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体验,不同的心情下看同一个人和物,对他的感觉是不同的,对他的喜欢和讨厌是由心境决定的,而他的本身并没有变。同样的,读书也是同样的道理,读得多了,会呈现出不同层次的含义,书没有变,是读书的人变了。
无论读书还是看人,都是在一种自我演绎中完成的,这种演绎制造出了各种不同的心境,事实上这个被演绎的对象并没有“变”,这也是许多误会产生的一个主要来源,主观臆测往往导致结果与事实不符,不变的是那个事实,是那个本质。
放下对一切事物的偏见,眼见未必是真的,如上所述,世界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眼中看到的往往只是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的某个环节,把过程当作结果有些欠妥。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看到的一切,从变化中发现永恒,求真,求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