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喜欢写作的小伙伴都问:没有灵感,怎么开始写作?
这个问题曾经也困扰过我,现在我算是渐渐的想明白了。
01
最重要的一点,要有问题意识。
就是要善于从生活、从工作、从自己读的书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的过程,也就是确定要写作、要发表观点的一个点、一个方向,这就犹如在肥沃的土地中发现了一粒生命力极强的树种,然后,你再去分析问题、解答(决)问题,一系列的想法、观点、故事也就随之有序的铺展开了,也就是那粒“种子”开始萌芽,渐渐的长成枝、干、叶都丰富的大树了,最后,把提问、回答的内容写下来,你的作品就形成了。
在生活中,如果脑海中有个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把它写下来,随后写篇文章分析一下,思路也就理清了,问题也得到解决了,同时,你还收获了一篇高质量的文章,这真是一箭双雕的好事啊。
要养成随时随地把一些念头转化成文章的习惯。
写作和思考是一体两面,“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一篇文章往往也就体现了你的思考过程和内容,也体现了你思考问题的水平。
记得之前我就曾认真研究过“思考”,怎么让自己思考问题更清晰,怎么让自己思考的更有深度,怎么让自己的思维更具逻辑性等关于“思考”的问题,甚至还专门买了本《形式逻辑》来研究“思考”。
现在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借助语言(写作),可以把思维锻炼的更加有逻辑性,更加清晰,更加有深度,同时,再运用一些艺术手法,就可以使之变为有文学韵味的文学作品。
(这部分的内容,可以从简书上搜索“樊荣强”老师的文章,他阐述的更系统,颠覆了我之前关于写作的错误观念。感谢他。)
02
另外一点,就是练习。
《异类》讲述了天才就是练习的结果,所以,想成为作家,也需要持续不断的练习。
只有每天不停的写作,才能够保持手不生,进而才会突变出写作技巧、艺术技巧等。
每天练习写作就会让自己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灵感就会频繁迸发出来。
03
多读书,但还要读烂书。
采铜,是知乎上的一个牛人,他就赞成把书读透、读烂,较之泛泛的读很多书,不如用心读透一本书更有意义,当然应该是一本好书,最好是经典名著,经过时间和牛人检验的,往往可以节省你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摸索,是人生快速成长的一大捷径。
赵普用半部论语都可以治天下,可见只要读透经典,吸收其中的精髓,变成自己思想的一部分,就会有实际的效果。
04
读后感也是最重要的灵感来源。
在读书的过程中,你一定会产生灵感,书中的内容或许会引发你的一些思考,这个时候立马把脑海中的想法记下来,那往往就是一篇文章的雏形。
在读书的过程中,如果有觉得好的句子要画下来,同时,还要写上自己的想法、观点,便于日后根据这些灵感来组织一篇文章。
还可以在读完某一段后,写一篇读后的想法,这类似于小学语文试卷上的概括段落大意题,可是,这恰恰就是最重要的写作素材啊。
当然,你还要给自己提要求:每读完一本书,必须要写至少一篇读后感,这就是由灵感到文章的跨越。
看了以上这几点,你或许明白了,灵感不是傻傻等来的,它不像运气那样不确定,它是可把握、可控制的,是可以通过努力找到的。
快去找灵感啊,怎么还傻傻的坐在那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