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有时候不是懒不懒的问题,习惯性做一件事情,胜过一切。今天问老徐,你这几年健身是怎么坚持下来,练的一身好肌肉。他说也没有刻意坚持,而是习惯了每周要去三四次,不去的话就感觉对不起自己,有时候更多的是忍不住。我说,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就像,习惯了回家,习惯了想念,习惯了做一个好人。
今天发哥请客,聚了一帮子兄弟,席间欢声笑语,甚是痛快。其实,十多年过去,你就发现,当初处得来的依旧处得来,当初处不来的依旧处不来。还有,你会发现,在人群中的人是不会变的,就像草木一样,生长的方向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就像我,注定了就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
不管怎么样,聚聚联络一下感情,还是不错的。
先补上昨天的工作小结,发现今日事今日毕的重要性,因为这记性,真的不行了。
昨天开车带着莉莉老师,去了m公司设立在常熟东南开发区的新厂,为什么说是新厂,因为是16年开的,还不到两年。百度了简介,说这是美国总公司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规划的厂子有33万平方米。从目前来看还是很小的一部分,或许就像乐高嘉兴的工厂一样,分了好几期,现在还只是第一期,我猜的。走的时候了解到,公司目前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相当大了,排名第二。想想过去的十年,中国居民的经济条件得到了飞速的增长,而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火爆,也带动了与之配套的这些厨卫产品。而在十年前,能用得起这些厨卫里面几乎是最贵的产品的家庭,还是比较少的。但是现在,尤其这几年,老百姓都有钱了,所以市场一下子大起来,就像汽车行业的宝马奔驰奥迪一样。所以,在国内很多外企纷纷撤出中国市场的情况下,m公司还要在国内建设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这成本是非常大的,就可见其市场的潜力还在不断的迸发出来。而且有理想相信产品的利润也是非常可观的。这也是国外企业对于市场和行业趋势判断的敏锐。
我简单说这个,是想说,在面对一家企业的培训需求之前,需要了解这家企业的发展和在行业内的一个地位,以及相关的一些趋势等信息。这样在与对方的领导面谈的时候,自然会有一些共同的话题,不至于太局限于培训的课程。
从进厂门到会议室,一切都是标准的外企的那一系列流程,登记,出入证,访客牌,专人接待,等候区,领我们到会议室的培训主管是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在来到m公司之前是另外一家企业的培训主管,也是jenny的老客户。整个办公区域整洁有序,和m公司的这个品牌非常符合,而让人意外的点缀了一些苏州元素的文化,必然会议室都用了苏州园林的名称来命名,什么拙政园,狮子林等,而很少能看见英文的元素,就连人事经理的名片上都没有其英文名,而且听说平时工作中,彼此都不用英文名。这一点似乎不是很正常。或许这里的老大,对中国特别有感情,尤其是对苏州的园林特别有感情,而作为企业文化的实施者,显然是对老板的这些爱好吃透了,却迎合的十分突兀。突兀到和m这个美国的大品牌有点格格不入。就连会议室和楼道墙壁上挂着的一些标语,都有那么一些刻意,让人说不出一种什么感觉,总之是没有真正体现一家企业的文化。一楼大堂的产品展示区,也是冷冰冰的。整体给我的感觉,完全不像一家知名美企的企业血缘关系者,完全感受不到企业文化的存在。这和下午去的丹纳赫旗下的k公司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他一些细节,比如会议室的矿泉水,喝水的一次性杯子,都是很low的,就连投影仪都折腾了好久才能正常使用。当然,m公司的产品质量我相信是绝对杠杠的,因为我家十年前买了花洒🚿,还在正常使用着。
说说这次的方案提报。首先我觉得我们的准备工作依旧不是很充分,没有特别明确对方的需求,客户更需要的是一套帮助企业建立内训机制的系统化方案,而不是两天或三天的培训。鉴于后来了解到的情况,我觉得在讲解实施方案的时候,在时间的分配上,一部分将两天培训课程的主要内容,然后挑重点稍微讲一讲,最多半个小时。再用半个小时讲通过这次培训,可以帮助企业得到那些成果,从而在成果的基础上,协议客户建立一套内训师机制。所以这里面的逻辑可以这么理解,客户通过给我们一次内训师培训的机会,我们帮客户建立一套内训师的体系,然后客户领导拿着这套内训师体系作为自己的功劳去上报美国总部,并拿着内训师课程的成果输出,让总部看到这套内训师体系的建设是卓有成效的。就这么简单。至于其它的,只要不超出企业的预算,就都OK。这就是为什么客户提到说参加培训的内训师也就十几个人,而且原本需要一天的通关,半天也可以,说白了培训的过程,只是过过场子就行了,不求多高的质量。但是拿出来的方案一定要高调,因为需要上报总部。
如此这般的需求,我相信恰恰违背了jenny做凡敏的初衷,也违背了自然。所以不管最后嘴上说的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项目不能拿到,我觉得本质的原因在看不见的背后。对于人,因为不了解,就不做评论和分析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jenny做的一番点评,正是我心中所想,所以这样的单子,不接也罢。
下午去上海k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医疗器械的企业,企业的客户主要是牙科诊所及医院的牙科。面临的问题十分明确,全国50多位安装工程师,在服务客户的过程中,因为技术出身的这帮家伙不擅长和客户之间的沟通,造成很多的客户投诉,因此,作为部门负责人十分急切,思考如何通过培训解决这个问题。目前面临的困境是这些工程师分布在全国各地,培训的难度特别大。于是想到了通过内训师的培养,然后再去培训这些工程师,间接去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特别棘手的项目。这样一个客户需求,我想到了去年去汇川技术游学的时候,汇川放了一段关于他们工程师的一个小视频,体现了汇川到位的服务。于是,我能想到的是,内训师的方案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包括莉莉老师提到的正反教材拍成视频做成微课,都非常好,但是我觉得解决不了全部问题。想要解决整个问题,需要从人性的角度去激活这些工程师的灵魂,尤其是内在的主人翁精神。有时候内在的真诚,是可以得到感应并默认原谅的。而内在的不真诚,即使一点小问题也会被瞬间放在。我始终相信,人与人之间是有一些看不见的电波在自发的交流,是可以感应的。所以,部门的文化建设,或许比这样的培训更为重要,先改变工程师们的内在,再来培训他们的外在表达方式也好,沟通技巧也好。因为,客户希望得到我们十分明确的建议,我们需要很自信的给对方剖析问题的关键点,并十分自信的告诉对方解决方案,至于找谁来实施,就请客户自己来决定。我相信,唯有这样的自信,才可以无往不胜。再接下去,才是具体的一些课程的细节,课程的一些呈现形式,以及最后成果的输出展示等等。
k公司这个项目,非常有价值的一个项目。我对其表示浓厚的兴趣,如果有机会,我想可以好好去跟那位孙经理聊一聊,我能感应到他的那一份真诚以及真心想要解决问题的决心。
最近对于凡敏的未来战略方向,我发现真的越来越清晰了,清晰到什么程度,我和jenny说我可以放开纯境学院,专注于凡敏。我也能预感到凡敏的未来,我想我和jenny,真的可以一起创造一个伟大的培训机构,脑海里的数字是1.9亿,我想需要的时间是十年,十年后的年产值1.9亿,为什么是这个数字,我也不知道。
请相信,相信的力量。